Monday 29 September 2008

The Right Thing~~~

I am trying the best I can and also take some time to think about it!

Hoping for the best!!!

I need emails for the timetable~~~

Friday 26 September 2008

Not calm life

事件的始末是我的飞机在重庆和香港分别被延误了5小时和2小时,然后造成了4小时内吃了两顿晚饭。在我终于抵达LHR时,以为13小时的煎熬结束,才发现我是人到了UK行李却没到,而且莫名其妙的不知所踪。最后,即使要我填写行李派送表,我也只有地址么有电话,因此还和工作人员起了争执,又不是LZ不要电话,才来我怎么可能有NO. LZ也想啊,求的~终于,下午4:14分收到voicemail说我的行李今天早上到LHR然后再打电话确认派送。 MD, LZ现在literraly什么都么有,除了衣服,几张英镑,就是一个快么电的电脑,晕哦。我要继续睡觉了,等待电话,等待我可爱的行李。

也许可以先去吃点cherry tomato再喝点semi-skimmed milk.
不说SHIT, 或者说Life is WONDERFUL~~~

Sunday 21 September 2008

不负众望地倒下

冷汗,高烧,伤风,感冒 @ 9.21

坚持读着张爱玲的故事...

Saturday 20 September 2008

简单的决心

简单地说, 我不要过那种生活, 过于地文艺, 过于地茫茫地寻找, 以为那是目的地,我现在发现这对我过于奢侈.

我还是希望能够systematic地生活, 谁说朝九晚五就是单调, 与人交往也是一种能力, 而我以前就是太欠缺这样的能力了.

我正在做奋力拼搏的努力, 谁也看不清我心中的方向, 因为周遭过于繁复不定. 不过有点是定了, 我倒是能出落成一个谁都不认识的人,包括我自己.

Especially for G:有一点不知道是路过什么的地方, 好像是看见有人在吃泡面啥的, 我突然想起了咱俩在SH的日子, 还是怀念了一个的.

Wednesday 17 September 2008

辗转中——第二篇

今天读了《封锁》,张爱玲的一短篇。某一天某一刻,因为封锁,两在各自的生活中与命运纠缠的人并肩在一节车厢的一条长凳上。仿佛是有一种因为短时间短空间逼迫出来的亲密,让两人心中萌生暧昧,行为举止下意识地变成了陷入爱情的新人儿的模样,热烈的谈话热烈的交错。男人自是说了些激烈地话,仿佛自己是个能负责人的人,可以决定自己不要耽误别人的生活,女人便是激动地听着,好像自己终于遇见一个活着的真的人,便也随之跳脱出去成了一个真人,不再是以前那种如玉白的雕塑了。不过短暂的封锁结束后,两人都成了彼此生活中的死人,只是没有死而复生的能力,还不如那些错过一眼还能回头一憋的路人。分别亦是诀别,却倒不出这各中的情绪。

早上起床时,站在阳台口看了看外面的风景。暮霭的灰色天空,并没有雨后的通透,反而显出些许冬日的寒冷。街上的人,该是穿上了颜色肃穆的秋衣,似蚂蚁般移动。一夜之间这个城市变了色彩。正感叹好个不期而至的秋日时,阵阵凉风穿进了我的身体,当即并没有感到什么,还想能光着膀子迎接秋风很是舒爽。可,午饭尚未开始我便体力不支倒在了软床上,上气不接下气地吞吐着说:“中午不喝酒了,我累。”然后下午的日子睡了过去,醒来是全身酥软,就像搭在身上的被子般,提不起气力。可心想,这也是好的,终于我可不用理由在白日里全然不动弹,躺在床上了。轮转开头顶的灯,翻开书,取出了书签,昨晚上温习了遍《红玫瑰与白玫瑰》,顺势一番看见了《封锁》。

从来有一种嗜好,揣摩一种“极端”的情感——在受限制的时空中所产生的短暂的情绪,或长或短。个人带着个人的过去背景相遇到相识。也许结局会像《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一样,女主角被男主角的叙述所迷惑,不再怀疑一个自己曾经否认的过去,转而相信了并且再一次爱上了男主角,终于和他实现了去年的所谓诺言,“私奔”了,离开了那个他们的命中注定的空间和地点;如果说前者是一个1年365天的约定,那《罗马假日》则是一首24不停播的宣传片。公主奋力逃离带给自己华丽高贵但却疲劳的身份,遇见了一个穷记。,两人在隐瞒了各自身份的情况下借着这如史如诗般的罗马街色,享受了一天没有工作束缚的二人世界,做了自己从来不能单独完成的冒险,但是时间终究过去,当公主必学回去履行自己身份的责任时,短暂的爱情只能成为这罗马城中曾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样的,《广岛之恋》男主人明明知道无法进入面前这法国女子的过去,无法接触到她心中掩埋的失去昔日爱人的痛苦,仍然决定爱她,仍然决定要在她还有几小时就要离开前和她在酒馆中相守。其实,广岛的世界抹不去女主人公心中那个二战时的德国,彼时彼地,只是人不同,情绪无法复制,记忆无法被替代。“物是人非,万事休”;而爱情的产生终究是命运,爱情的产生也不需要24小时之久。《缘分天注定》中,两人因为分享一双手套而延伸出了圣诞前夜只有几小时的爱情,自此二人在纽约伦敦天各一方。虽然只有几小时却仿佛被植入了二人的潜意识中,几年后就在两人纷纷准备要和另一半步入婚姻殿堂是,生活中的任意小事点点滴滴都提醒着这个曾经短暂但萦绕不去的不标准恋人。随后两人寻找彼此,在不断地接近与错过后,两人终于阴差阳错地又坐在了以前的那条长凳上,在滑冰场完成了这场爱情的游戏。从此,修身养性。

请不要误会,我不是在讨论爱情,我想说的是机缘巧合,是在随意中我们遭遇到了一些人和事。他们好像随意地进入别人的生命,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语走后,遗留些莫须有的惆怅给对方。殊不知,我们也是这样进入了别人,搅和一番,心伤痊愈,挥袖离开。彼此各取所需。

但是,有些人还是不能自已的习惯了等待,盼着有这样的人不断地出现,好要借着这些人的生气将自己带活了,去介入他们的过去,去参与他们设想的未来,创造了另一个自己。有人就这样的等着,认真地等着,仔细地与身边的人交往着,希望能从中找出这样的活人来,将自己带出一份封闭的天地,去参与另一个世界。等待着,坐看着...

哪个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你找到就能走进吗,走进了就是一间混合卧室吗,住安稳了,就不许有人抽身离去吗?

秋风吹,我被封锁在被窝内。

朋友道一句:“保重!”

Tuesday 16 September 2008

辗转中----第一篇

昨晚失眠了, 其实是自己无法入睡, 却骗人家说是自己害怕. 结果被一再问下,我居然慌称自己是怕黑.却不知,我是怕这黑中浓密的寂静.

最痛苦的活法儿是在睁着眼时料想死亡, 漠视眼前一切的色彩, 铮铮地要盯住那虚空中的虚空,那脑海中从未成型的黑. 如同一团气, 死亡没有形状, 没有色彩, 更是没有灵魂, 漂浮游弋.

而在深夜无眠,则是闭眼是一片的黑,睁眼还是一片的黑.最扰人的还有这副黑幕中偶尔闯入的亮光,让人无法安宁.

我想,我只是期盼纯粹,纯粹的灿烂,纯粹的黑.搀和了杂质的景象便是心头上的一个钉,再美丽,我的心脏都无法负荷.

Monday 15 September 2008

Registration is done

凌晨1:15成功注册,所以我不怕咯,就等上供了。

哎哟,我的天

我彻底佩服了自己一个!居然能放着重要的文件不看,偏偏要到过期失效了的时候来操心。
终于发现9.12是早早地过去了,我的student card application and NHS forms and scheduling for tuition fee online payment...都过去了,在9.12的的那天。
今天,我废了。。。

Friday 12 September 2008

千里之行

昨天听到了D君对我的评价:文笔是很美的,只是有些过于阐述。我说应该是归咎与自己知识水平尚浅,需要学习。但是朋友却说可能是阅历不够。

这个解释我觉得更为恰当。想起我曾经好几次尝试着写剧本,当然是那种很不专业,故事重于形式的剧本。本来是想将自己的生活做个记录。可每每提笔又落笔,知觉这应该是“高于生活”的创作,我却想完全复制。诚然,生活是无法被复制,就想艺术作品一样。总是在将其做誊写之时彼时之情感已时过境迁,再寻难觅。所以,此后就想还是换了其他题材内容来练笔吧,可又常常是有些断续的想法而终不能一气呵成。某次与友人N说起此事,她深有同感地说这是因为需要生活的积累。貌似一句很普通的解释却道出我们很多人的迷途。在许多人摈弃了户外观察体验的“宅”行天下的时代,若想要有声有色的一个活故事,少了行走,少了思考是不行的。曾听人说过,其实我们常常在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中拒绝了与外界的接触。也许我们走在大街上,也许身边人流攒动,可是,当“ipod耳机一带上,音量调到天高”,可能我们就只能是低着脑袋,耷拉眼睛,装作沉迷于音乐做位移。周遭一切于我恍如隔世,如梦似幻,我只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中。若想以这种没有体味的人生去创造赖人玩味的作品,不得不说是有点急功近利的嫌疑。而这样的行走方式,我是最终放弃了。

前些时候看到一个过期的"Picturing China"的告示,我想老外总想看看中国何貌。那么作为一个在国外举办的competition性质的活动,参赛者是应该思考老外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中国,还是思考我希望呈现怎样的中国?若是我,这是矛盾的。虽然这个矛盾不是在于对输赢的不释怀,而在于这种矛盾究竟因何而生。难道人们不是应该期望看到真实吗,可为何真实却有时成为第二选择,或者说是真实却需要修饰。我可能还是需要学习。学习什么?用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吗?

Wednesday 10 September 2008

开始看小津

今天天气突然凉爽,是观看小津安二郎的好日子。前段时间的《茶泡饭之味》,还不足以体味。

“  孤独一生的小津富有真正的幽默感,他把身边的琐事变戏法般以简单的面目置于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悲欣之后,见微知著,领率无常,惘然上路。一个成功的导演就是要做到小津安二朗的境界,既远且近,既近且远,好像很贴身,但是又必须适当地保持距离,不能一头栽进里面。

                        ——侯孝贤

   现如今,在好莱坞排山倒海的攻击之下,已经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看一部充满死寂的黑白影片,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在这个充满改革和变迁的年代再提起小津,似 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在一个清闲的周末,坐在舒服的沙发上,泡上一杯清香的绿茶,放一张影碟,看小津的电影,仍然可以享受一份难得的悠闲,或许,还能品 味到些什么。

  小津安二郎出生于1903年12月12日,逝于1963年12月12日,60年的光阴,整整一轮 甲子。他像个能把握自己命脉的人,用自己稳定的早慧书写了电影,也书写了自己的人生。从1927年的处女作《忏悔之刀》到1962年的绝笔之作《秋刀鱼之 味》,小津共拍摄了54部作品,其中无声片31部,有声片22部,纪录片1部。在他的54部电影中,有19部入围日本影响最大的影片评选奖项——《电影旬 报》年度十大佳片之列,更有六次勇夺当年十大佳片的冠军。小津的获奖率之高,在日本国内众多的名导演中也属遥遥领先。

   看小津的电影,内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紧紧抓住,常常不能控制地跟随镜头悲伤或者温暖,如一条静静的小溪在内心流淌,那颗浮躁不安的心在不知不觉中平静下 来,而整个人也渐渐变得纯净平和。虽然现实的空气中时时都弥漫着躁动的气息,但小津的影片却有能力在一个多小时内将它们化解。他的电影克制、内敛、细腻, 能让人在浅淡的愁绪中感受到一丝生命的凉意。

  细碎的他就像是一个老派人,在沉沉的叨念着什么。人到五十知天 命、东方式的生命轮回和知天命的心态已经深深地溶化在了小津的血液里。他用仰拍的镜头,有限的语言和略显沉闷的节奏,向我们展示了他心中的那幅人生图卷。 他像理解我们自己一样去理解和观照镜头下每一个人,始终用谦和的态度细细抚摸、娓娓道来,并极力寻求一种东方气质的神韵。他用他的宽容,触摸到了人生中的 失望、衰老、孤独和寂寞,以及就在不远处的死亡,虽然只像是漫不经心地一笔带过,却像一阵清风,拂去了漫长一生的灰尘,能让人碰触到生命最本真的质地。

   小津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作者,据说他的剧本在反复修改成型后,在拍摄过程中几乎再不改动。面对全世界范围内不同人群的非议,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哪怕 是对同样的题材,也不离不弃,精心打磨,气定神闲地做着自己手头的活。他就像是一个细致的工匠,专注于细细雕琢自己的作品,并在他恬淡的叙述中,流露出对 时光流逝、生命消陨的从容静观。任何人生大的起伏和变迁,都是符合规律的自然变换。他沉迷于对家庭的关注,而我们也惊讶于他对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细致 而准确的刻画。毕竟,他所关心的,只是单纯的一类情感,在他看来,家庭是人生唯一的避难所。

  小津喜欢细碎地描 绘同一类生活。相同的题材,在小津看来却像是取之不竭。他喜欢把父亲的形象叫做"周吉",大儿子的形象叫做"幸一",女儿则总叫"纪子"。就连事件发生地 点的地名都是重复的,如料理店均叫"若松",小酒馆则名叫"露娜"。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使小津与其他导演渐行渐远。很显然,他并不回避这样的重 复,甚至愿意让大家把他们看成是同一个人,而每一部影片只是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和生活的一个侧面而已。这样的形式,更显示了小津传统的东方观点--家庭 就应该是稳固不变的。

  综观小津的50余部电影,可以发现小津将关注的焦点始终投注在家庭内部。在他的电影里, 很少直接表现社会现实,更多的是用家庭作为投射。但这并不表明,小津就是一个不关心社会生活的保守主义者。他只是在社会是大基础上努力营造自己心中的安身 立命之所。在他的思想里,只有家庭是值得被真正关注的。这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思考:以往我们沉迷于对社会上各种奇异景观的描述,很少将目光停留在家庭内 部。哪怕是家庭题材的作品,也多半沦为了浮躁社会的牺牲品,几乎没有人能清晰地建构起一个真正的家庭空间。但小津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纯粹、成功。他 让我们知道,只有自己的家庭,才是真正值得被关注的。生活的万象、社会的光怪陆离,其实与我们并未有太大关联。

   小孩子的成长,年轻女儿的出嫁,两代人关系的考验,老一代人的逝去,它们是小津影片的侧重点。这样的关系,恰是代表了人生的四种季节--可谓人生之春、 夏、秋、冬。他将人放置于生存大环境中,清晰地还原了人类生物体的本性,既呈现了生物体所特有的"换季",也呈现出一种生命体清晰的律动。在这个过程中, 生命中生老病死、变迁更替的过程都被暴露无疑。残酷,却也美丽。而事实上,"逝去"并非仅仅局限于老人的死去,人成长过程每个阶段的结束都是一种逝去,老 人的死只是其中最明显的一种。各种不同的逝去实际上每天都在发生,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并且无关生死。

  看小津 的影片,总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时间感,他习惯把人放置在一个大全景的空间之下细细关注,对酒吧、家中四壁这些人生活的环境耐心抚摸般的注视,细心地关注镜头 中的每一个人,他如主人回到自己家中,一草一木一杯一盏都载着不经意的幸福与轻愁。小津用平凡的镜头,朴实的故事,合成了胶片下难言的孤独,不起眼却不容 分割,气韵流转,娓娓不绝。没有刻意的压缩时间,而是截取了生活的一个端面,做到了对时间的还原,紧紧抓住了时间逝去的命脉,并让人产生一种对时间逝去的 慨叹。

  他早早就明悉了很多人穷尽一生才可能清楚的事实,但也因为过早地明悉了一切,使他的影片放弃了黑泽明式 的对生命的不断叩问和追究。相较于日本其他的导演,小津无疑是一个异类。小津穷尽一生的精力,为我们展示一个最为理想化的空间。他影片中的一切,看上去是 如此平和真实,但又决非是真实的生活,它是小津理想主义的某种体现。就像是一个貌似真实的梦。小津一生创作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梦不断加工和完善的过程,这或许可以解释小津为什么会对同类题材的影片乐此不疲。但在某些西方研究者的眼中,小津的电影却是缺乏生命的,说它们是充满死寂的电影。日本早期的影评家们 也对小津的电影不屑一顾,贬之为"纯粹的工匠之作"。但事实上,这些却是小津对人生、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理想,一个貌似真实的梦幻,可以说是对小津电影的总 结。同时,小津也借由自己的影片,将达观与宽容的"静观主义"生存态度及对这种态度的静默认同清晰而完美地表达了出来,在这种近乎无聊的重复中,彰显出一 种从容静观生命的流逝、豁达体认生命缺陷的审美态度。而所谓"静观主义",则是一种绝不会对任何东西表示惊讶的满足感,和内心不被触动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小津是一个纯东方的导演,他所建构的只是一个理想化的人伦空间,小津所描写的理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这种理想的家庭形态,只有在他的作品中保 持着耀眼的光辉。他具有东方的神韵和审美态度。而具体来说,小津又是一个纯粹的日本导演,大和民族仪式化的生活态度深深浸透于小津的骨血之中。小津家庭空 间中的人物所处的位置充满了秩序及和谐感,在貌似一成不变的礼仪中,透露出严肃的仪式感。

  小津决不会不负责任 地玩味生活,因为从骨子里他就是一个对生活认真而不挑衅的人。努力贴近和还原生活,是他个人的选择,也是各方面条件制约下的选择。他已经习惯用一种东方式 的态度来阐释自己的影片,并将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客观而不轻亵,并回避了应有的冲突和对峙,从各个方面传达出一种东方式的沉静和内敛。他把真诚化成了情 感的绵长,具体体现为一种理解和谦让,在他的影片中找不到人物的正面冲突,每个人物都在一种近似仪式化的生活中完成生命的季节转换。

   他特别迷恋于对季节的描绘,对秋天更是有着非一般的迷恋,《麦秋》、《秋日和》、《小早川家之秋》以及《秋刀鱼之味》都体现了这种情结。在这些影片中, 观照了两代人的情感变迁,关注了一种现有社会关系的拆解。小津用东方式的镜头语言把握住了这种情感细微的变化,用平静的东方镜语去记录这种强烈的内心冲 击,完全将情绪内化,完全呈现了一种平静背后的动荡。他的每一个镜头都倾注了个人的情感,而非一般情节性的累加。他的情节一般都非常简单,但也因为这种情 节的单纯性,使它的情感能量变得更加集中和纯粹。而平和的状态也随之而来,这是一种洗尽铅华之后的直接。但这种平和绝非简单,而是来源于一种复杂,他掌控 下的镜头非常之精致,人物身上流露出来的状态也非常的真实,只有由繁复不断的筛选简化,才能留下真正的精华。

   小津把自己对生命的态度融进了影片,使影片具有着浓烈的个人气质。他仰拍镜头中画面的人物饱满圆润,固定机位下记录的是平静生活下的尘埃落定,他把镜头、 把自己当成人物最好的听众,在沉静中有了写意画般的美感。这样的小津,确立了他在电影史上的位置,也留给了我们一丝对生命的感念。”

Citation:http://et.21cn.com/topic/movie/ozu/comment.htm

Tuesday 9 September 2008

立志

挺M同志的建议,以后每天一篇作文,就像回到小学。
但,可不可以从9.24以后

一根钉需要磨砂纸还是细沙

MD,杀毒说系统有13个漏洞,补补补!

要完成东西迟迟不能get finished,我就如一条burned fish般左右翻滚,在天干物燥的这几日,无心睡眠啊~

当然,一盒烟=一合眼???我还是能被噩梦准时光临,请弗老释梦,听周公评书

偌大的校园里,有暖和的阳光,渗透浓密的层层绿叶,那是初秋的一个午后。我如梦似幻地出现在了某个角落,面前是一排阶梯,直觉告诉我有什么未完之事在上阶梯右转的第三个房间里等我。毫不需要摄影理论,我剪辑似地快速位移到了楼道的一端,瞬间换装成了一个MS是30岁的女子,煞有介事地拎着没牌的黑色鳄鱼皮皮包,一身华丽丽的坠地长裙,(真是神经)慢慢地走向走廊的另一头。突然,某人轮廓出现在走廊中部,我下意识的低头装不看见,因为我知道他是谁,可怕的黑色棉袄,牛仔裤,加一副摇摇欲坠的黑色板材眼睛,SDA,我是得罪了谁吗,才与初中班主任得见。终于,我的故意漠视被梦中的下意识机制否认,此人赶紧出现在楼梯角,与我站立,他问了一句:“你怎么在这儿,你失忆了,你不知道吗?你以前的人死了,你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你了。你失忆了,失忆了,失忆了。。。”

谁在放复读机,TMD。我抽身看见自己瞪大了眼睛,“失忆了,我自己,那我应该认识你吗?”

也许是我,狂奔下来楼梯,一群的洋人,黄头发,蓝眼睛,他们唇红齿白地开怀大笑,女生,男生,彼此间。背着书包,我冲出人群,回头一看,一排小男生坐在低墙上,喝着Coca cola,(没my favorite)旁边的一个白板上说:“Party tonite, Why don't you come?”

“why not, why not” 我惊恐地双眼说,“just can't”

我醒,阴魂不散!

立志要当COUNSELOR的我,其实何须弗老与周公。我清楚明白这都是因为偶尔瞥见一张照片,鬼魅缠身,驱之不去,也无从化解。我可以无所不用其恶的语言咒骂和发誓,无论是对谁,可是心魔难去,难去啊~~~


但愿早日写完该写的吧,也算是一点精神寄托。
祝,所有的人们: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