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3 December 2008

Waiting got 29th December

God bless me!
Let me pass!
Let the visa pass!

The only thing I am looking forward is 26 Jan. Rotterdam MR
Hope it will come true!

Praying...(ummmmniimun)

Monday 22 December 2008

白痴的行经。。。

MD,居然当街晕倒,因为“三文鱼中毒”。。。
TMD的白痴了。。。

Sunday 21 December 2008

Flaneur -- Walter Benjamin

A landscape huants, intense as opium --Mallarmé.

The appearance of superposition, of overpla, which come with hashish may be grasped through the concept of similitude. When we say that one face is similar to another, we mean that certain features of this second face appear to us in the first, without the latter's ceasing to be what is has been. Nevertheless, the possibilities of entering into appearance in this way are not subject to any criterion and are therefore boundless. The category of similarity, which for the waking consciousness has only minimal relevance, attains unlimited relevance in the world of harshish. There, we may say, everything is face: each thing has the degree of bodily presence that allows it to be searched -- as one searches a face -- for such traits as appear. Under theses conditions even a sentence (to say nothing of the single word puts on a face, and this face resembles that of the sentence standing opposed to it. In this way every truth points manifestly to its opposite, and this state of affairs explains the existence of doubt.) Truth becomes something living; it lives solely in the rhythm by which statement and counterstatement dispalce each other in order to think each other.


I find this fits into my perfectly...pathetically...

Thursday 11 December 2008

How to make English a diverse language!

The world is crap, and the 10 pounds more just makes it crapper!

Tuesday 9 December 2008

金马奖感

忘记过去就没有现在。

我认同这个说法,当我看见李安站起来为常枫鼓掌的时候。我们研究李安,研究他的艺术和文化,请不要忘记那些孕育他成长的老一代艺术家。

虽然这样说比较通俗,但是这是事实。

Saturday 6 December 2008

swear to God

为了旅行和会面,我耗净了精力,一定要在下周二把所有的doc都弄齐全,定好去伦敦的火车票,然后开始闭门写论文。

我估计是要违背自己throu a spring festival party的承诺了,不过如果他们愿意我也可以提钱举行。26日居然要和M一起过春节,这样我的春节不那么异域,多了一些中国色。

今天看的The Silence of Lorna让我和Mi坐到了字幕放完,我们无话可说,因为如果去试着解析这部电影太残酷了,就如同要用冰来冷冻热情——虽然这样的热情源于悲哀与无奈。我们俩决定以后要看什么电影都应该下请示过Adam,因为他的建议被证明是有效的。

Thursday 4 December 2008

VD: Tout la Memoire du Monde

In the 1956 documentary Tout la Memoire du Monde, Alain Resnais somehow went against the original script, which was written by Remo Forlanis in an attempt to emphasis the function of the library as a symbol of the working of the human mind and intelligence.Instead, the great Bibliotheque becomes a prison that 'man incarcerate the books which threaten to submerge them be sheer weight of numbers.' Alain employed the long tracking shot and always framed/confined camera/audience vision in small cubes, such as the space between iron stairs, and the long narraow corridor between book shelves. In so doing, he managed to create a sense of alineation, mystery and strangeness.

There is one sequence of how one newly-released journal is processed in the library, which without being in the public circulation, is sent straightly to the library, and after a strict and mechanical procedure, is submerged into the vast store of the library. Though this process should have been more clearly present in details with close-ups, Alain mostly used medium shots, and even sometimes presented the bird view of piles of the working staff cleanning and writing and piling this journal. This sequence ends when the journal is classified, stamped with date, and finally squeezed into other books on shelf,namely the millions sleeping books which may never been touched upon by people. This Date, conveyed by the cold narration, become the date when the journal is dead. This whole process of classifying a new journal resembles the prelude of a funeral. And this sense of ceremony is further carried out when the camera goes through the corridor between book shelves.

Camera is set at a low angle in front of the moving librarian, watching him pushing the trolley with books coming forward through as if from the deep unknown dark, walking through the narrow between two fully occupied shelves, thus several layers of the two shelves on both sides actually form the doors. As well, our vision is confined and bounded with this doors of numerous books on shelves, we are simultaneously presented the upcoming fate of the books in the trolley that is ultimately to be immersed in the shelves, unknown and untouched. Thus, they become one smallest part of the world memory.

Not long after this comes one of the most ironic sequences is when it shows how the ancient manuscripts, which have already been gnawed by worms, are cleaned, patched and microfilmed. The plastic shield is used to protect the ancient treasure, in another word to separate the human touch from the text; or to microfilm these treasure, and later on men will only be able to read them on the screen, therefore "The picture will perpetuate the memory of perishable documents ...slow the battle against death." The camera dose not linger on any one particular process, giving equally the same time and keeping the same medium distance from our perspective, which put the viewers in a position to inspect. Actually, our inspection of the scene are in line with a paradox lying in the disparity of the original script which intends to speak for the function of restoring memory for later function but those function has seldom been realized as those memory seldom be retrieved, instead they are buried with dust. However, men wrest so hard in an effort to keep alive those memory, as the more men uses memory, the sooner they are going to perish. As a result, modern technology is used in this battle between books and death, more importantly, between men and their fear to lose history.

有恃无恐

刚刚才发现原来上一次自己在寝室看电影是上上上周一。那时我看的是Ozu,而且持续看Ozu长达一周。后来连朋友都说“I saw you watched them all.” 是的,在图书馆有限的资源下,我看完了所藏Ozu的全部。然后失落,就如Donald Richie所说的,我离开了Ozu的时间。 再然后我就莫名其妙地停止了一切观影活动,说:“我要读书。”
到今天,我还在读书。读Ozu,然后Bresson,但是却停止读一切course有关的书,包括我极其盼望理解的James Fredric 的Globalization Philosophy,和Roland Barthes' Lovers' Discourse. 我还是要读的,这是“圣贤书”。
最后为了要见M一面,LZ apply了世界上最贵的 European Embassy: Netherlands, anyway总的来说我长大了,再烦的事情我都可以平心静气地做下来了。
好吧,Micheala说了Christmas要我去她家,然后她做一个cheesecake。说实话,我期待cheesecake,不过更期待她男朋友的厨艺!
再次很高兴地说:“M,那我们下个月26号鹿特丹见咯!(请带个钱包来见我好吧。)”

Saturday 29 November 2008

Time to grow up

I split out all these fucking stuff in my chest after a serious drunk on thxgiving, and I am not feeling shame, but release. Not, you are actually out of my system, or rather lingering on the edge of my outer layer, at least one layer furthur from my the deepest part of my heart since I remember Christina told me: "you need to have another/a new identity", which I have been telling myself for the last two years, and now I understand it's just the phantom of my life, alway phantom, and always of life...

Happy Thanskgiving. I really am. Sorry for some souls.

Wednesday 19 November 2008

刘烨——let's wait and see

图自:《保持通话》

刘烨是可以longevity的!

Thursday 13 November 2008

晚间杂记

首先感叹musician是cool的,也是great的,他们的studio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盘之一!!!

众多的人群在我的房间里做editting,dubbing,playing,and laughing。。。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project,虽然我们missing the male protagonist(s)。

严重声明:我不是食品生产商,也不是供应商,更不是charity shop,所以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或着晚餐

Tuesday 11 November 2008

San Soleil

It takes time to really think over this film but I will buy one. Here, I just quote a few sentences from it:

"Because I know that time is always time. And place is always and only place..." (T.S Eliot, Ash-Wednesday)

"The history treated bitter for those who expected it to be sugar content."

"question whether this is my dream, or the totality of the dreams put on the city projection."

"All I have to offer is myself." (Chris Marker, 1997)

I shall watch it again, and write more, for sure.

Monday 10 November 2008

从明天开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Sunday 9 November 2008

Traffic---openning (TBC)

(Images of the dream, a body is falling down from one building.
Ambiguous voiceover of a man: “Isn’t it beautiful, Sarah? Beautiful~”)

(Sarah woke up, with earphones on)

Voiceover: Same. Again. But glad you didn’t turn around to look at me in the end, which relieves me from the haunting guilt sense at least for today.

(Sarah opens the curtain, but closed the window. Looking through the window, POV, city in the morning, sunrise in the distance)
“Now, it is all quiet. Silent. As dead.”
(Sequence: washing, cleaning, dressing, going out. Camera stays indoor.)

VO: This city is all about traffic (bus and cars moving in front of her) This lady goes to Forever for mocha every morning, and meets me here at 7.30. We never talk. Maybe, she never has noticed me. But I enjoy her company, standing between the zombie lines with her. Such a fleeting moment when I am not alone, I feel so free yet not free enough.”

(Siren beeping. Sarah and the lday cross the road, departing into two opposed directions. Sarah walks pass a gas station.)

VO: I suppose this is the same gas station I would go by every night, even if I couldn’t really tell. (A glimpse of the guy in the gas station, filling up for customers) I envy him, watching people coming and leaving, never troubled to figure out the back story of them. He is happy. He should be.”
(Already turning the corner, walking on the half-empty street)

(Pushing open a glass door of a café, then entering a locker room, walking by a few people)
VO: I… (cut short by a guy’s shouting )”
Boss: So, here you are! How many times I told you to keep your phone on.
VO: I try to…
Boss: Listen! There is no time off, there is always business!
Sarah: (not surprised) What?
Boss: What? You tell me what?
Did you take out the order to Mr. James?
Sarah: …
I did. I thought.
Boss: You thought? Since when “you thought”? I told you to deliver it yourself, didn’t I? Why
you sent that black dude? 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Sarah: …
Boss: No lunch today! (Slammed the door, out)

Sarah: (no emotion at all; undress herself, looking into the mirror of the locker, a few girls talking)
VO: I try to imagine other people’s life, instead of looking at mine.(Looks at herself in the mirrow for a sec, quickly closes the door, putting on a cap, which written “Forever, café”)

Ignore me

I dunno know why I feel so fucking tired. I am definitely not a person who can put up with so huge business. I need someone be my side. S, I think of you at this time of moment, when I am so weak. I have work with men and women. I have to talk to them and discuss with them, which almost kills me. I cannot do it even though I am doing it. I am not confident enough that I can pull it through, even we are almost near to the end. I dunno. I just fell even if we make it, which is highly possible, I am gonna crash down. Totally crash down...

I need you, my dear.

Thursday 6 November 2008

S "Confucius" C


When I saw this view, I immediately thought of ... Then, I told them:"I don't wanna live in this house. I wanna be the house. " They thought it was me being thoughtful, though they just missed the subtext.

Monday 3 November 2008

Can monolgue become dialogue?

I don't really know why, but this feeling keeps haunting me.

What's for the 2-minute video, and what's for the dialogue? I just have a monologue.

"I keep telling myself you are just an illusion or worse than an illusion. Have you ever existed in my life?
I have your pictures and pictures of you in my computer. I don't dare look at them except for two. I believe they belong to me as I took them for you.
I don't know whether I should feel proud or pitiful for my obsession with people's back. It is only your hand and bag I photoed. What is your face? Have I ever seen your face?
I said it's worse than an illusion. But I kept such illusion until today. "

"Today is my birthday. I keep my eyes open until sun goes up. I don't celebrate my birthday since 5 years ago. They used to say I am young, but now they don't really remember whether it is true or not. I telephoned my father. He is asleep. He asked me about my study, my work and my future plan. And I said nothing but good night."

"Why I keep saying Good Night to people, when the alarm clock fails to wake me up. You never appear in my dream. I was in wetland, one bare tree erecting in the middle. I thought it was you and I am swimming forward. Why don't you give me your hand? Can't you see I am drowning myself toward you? You smiled, waved: 'Have you ever tried to stand up when the lift goes down?' You started to push me down and pulled me up, but inevitably failed. I looked into the mirror, I wake up."

"Wake my up! Why you keep me asleep? You are flying above, while I am lying below."

"I never tried to fall, but you push me down and never pull me up."

"When your plane lost it gravity, my life fall."

This is my dialogue.

Friday 31 October 2008

23岁的生日主旨:生活需要自我欺骗

可能是因为这个万恶的床垫的原因,我不停地做着噩梦,或者说是离奇的梦,在我凌晨5点26分醒来之前。昨天忽略了Sam的忠告,晚上10点的时候喝了她那杯浓浓的茶,于是半夜就只能靠听陈老师或者周老师来解乏,床上的百无聊赖,我竟然睁着眼睛也能思考,幻想,全是King Hu的画面。

昨天跟Michaela提到了Chinese spirit of xia and the situation called JiangHu,自然是把她弄糊涂了。她对我说过历史的错位。对我而言,我想可能是生存的错位感一直都存在,只是到了生命循环苏醒的这天,意识也循环苏醒,就算是短暂。想象过很多次,不知道是从小学什么时候开始的,如果我穿着飘逸的纱,挎着一把萧长的剑,或者是一把古琴……我是爱极了笑傲江湖,就算他不是金先生最杰的杰作。

上心理学课的时候学过一个案例,有个人的hippocampus出了问题,失去了短暂记忆的能力。所有的人和事不论是眼见耳闻还是亲身经历,一旦成为过去时,他便马上忘记,不停地问身边的妻子:“who are you? who am I?” 而最残酷的便是他有diary,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不知是自愿还是被要求),至少我认为这样是残忍的。当我不能记忆时,翻阅过去,要我如何想象虚无,去相信自己的过去摆在自己眼前却比别人的过去还要陌生。

生活有时候需要自我欺骗。

Thursday 23 October 2008

好听

有时候重复地,不间断地,最后麻木地让一首歌在房间里回荡——一首曾经在彼时彼地出现在我生活中的歌。那首歌里,有我吃过的咖喱,看过的电影,发过的神经。有人说过机械时代艺术品被无限的复制,但是复制品却永远失去了原型及原型被创作出来时天时地利所造就的aura。那我此时此刻听到的这首歌,还是那首吗?她的aura是否还存在呢,在N多个365天以后?

我不清楚,但是我突然想起了Atonement里,Briony从小到老没有改变过的发型。有同学辩论说那是因为需要一个固定的妆容来表达不同演员饰演同一个角色。可我执意地认为,因为这儿时的齐耳短发一直持续到老就代表着B的一生永远地禁锢在了童年,那个她改变别人命运或者说是沾染上罪孽的一年,她一生无法挣脱儿时无知行为所带来的罪恶感,无法赎罪。她的生命停止在了那一刻。

我的生命停在何处?

Wednesday 22 October 2008

梦(魇)——我惊醒后微笑

那是一个奇怪的梦境,在一个电脑工作室里,人们被白色纸板隔开,在专心地写些什么。突然,可能是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起来寻找一个人——也许是凶手,也许是罪人,我不清楚,于是所有的人都起来了,大家身穿黑色大衣,我却不知道自己的模样,因为我的眼睛像只能是摄像机。我神经质地去拥抱别人,笑着。有人轻轻地巧步躲开,有人一脸不快地把我推开(还是一个我认为认识或者熟识的人)……就在我刚伸展开双臂的时候,我突然被人从身后抱住,愣了。缓了好久,我慢慢回头,看见一个我没在我记忆力出现过的脸庞,微笑着,一种诡异的却略带哀伤的笑。我顿时意识到自己瞪大的双眼对他的那种莫名地哀伤是一种侮辱。但是,正当我收起惊讶的时候,他松了手,转身离开,穿过了一间间的白色隔板,就要走进一间用高压玻璃围起来的房间。在迈进去的最后一个,他又回头看我,而我却看到解脱。其实,在他的身影消失后,我仍然不知所然,这一切是什么?他为何要走进那间房,因为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是谎言被另一个谎言所覆盖,是忏悔被无数的忏悔所掩埋。这不是真实的,你不可能是我们在盲目寻觅的对象,你进去后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寂静地,惨叫地,黑色的,血色的,你高傲地挺着头,你被迫垂悬于半空……我无法再忍受自己如此残忍的想象你,如同残忍地要用惊讶的双眼去回应你忧愁却平静的微笑。你怎能是罪人?终于,我冲了进去。

我扫视了这间房,我从未来过,也并不屑于欣赏他的美,我找到了一个,你在正中间背对我站立,站在那条长长的对于的末尾;我没有欣喜,只是又冲了过去,抱住了了你,如你般,我跪在地上抱住了你的垂下的双手。你慢慢蹲下,柔和的眼神在我的双颊拂过,我却胆怯到没有看你,仿佛此刻我才是那个罪人,那个应该站在这队伍那端尽头的人。你用你的手,握住了我,有一种你从来可能都没有给过任何人的力量,流入了我的体内,可我却经受不住一阵突如其来的哀伤,崩塌到边缘,哭了。泪水混着哭声,我的额头安放在你双手。

Sunday 19 October 2008

7小时的滞后

我总是习惯性地滞后,对于早该读却迟迟没有读完或者读懂的书(e.g. Film Language), 对于早该申却一直没申的申根签证,对于早该定却总是没定的飞巴黎的机票,我猜想最后一事无成地在这里留守的便是我了。

今天读到M同志写给我的文字,于是最后我哭了。

Friday 17 October 2008

you fucking idiot

"Just because we are not Production kids, apparently, we cannot handle making a narrative ourselves. There is more to Cinema Studies besides watching films and writing papers. "
by dear Christina Freiberg

We are pissed off. Is that we are over-avant-garde or experimental for him, or it's just he is over-simple-minded!!!

So, anyway, I decide not to talk and speak anymore on his class because he is not able to make something not supposed to be sensible sensible. So, fuck your comment off. I do what I want!

Wednesday 15 October 2008

《小城之春》是否能有春天,费穆版

前些天有个美国人跟我提起A Springtime in A Small Town,当然他提到的是田壮壮的新版。不过我没有看过新版,倒是把48年的教科书般看了一遍,感慨如斯。

故 事发生在战争结束后的一个小城中。小城不在于小,而是这个城中的荒芜。片头的城墙,野草丛生,女主角玉纹没有灵魂似的漫步,拧着菜篮和药包(她目前生活的 全部),进紧接着在女主角没有生气的旁白中,礼言出现了——一个三十上下的男人,一身厚厚的黑色棉袄,坐在残破的瓦砾上,1/4侧脸对着镜头,望着眼前的 防务的废墟,对这身后的老仆人说:“我的心就如着房子般再也补不好了。”这房子不是别人的房子,正是这位以前身份显赫的少爷的家,如今的他不知是有病还是 没病的活着。就如玉纹说的:“我是没有勇气死,他好像是没有勇气死。” 城既是家,家既是城,心是死的。唯一的一点生气便是小妹,她活泼而不经事,好似没有烦恼,她不理解哥哥所谓的病,她认为只是他自己荒谬的想法(“神经病 ”)。

战争在故事中零星地被提及,但是却转折了主人公的命运。因为战争,礼言阔绰优越的家境败落了,而他既从此一蹶不振。活在回忆中,无 法去面对眼前真实的生活,无法去爱一个美丽的生命。他与玉纹之间相隔的便是那道残垣断壁(影片开头的镜头)。他徘徊在废墟里拾起散乱的砖块,也许他有心要 重振家业,却又无能为力地放下。即使是战争过去了,社会制度改变了,他仍然被老仆人称为少爷,仍然每天下午有点心喝茶,保留着这些以前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 习惯,并且逼着自家小妹去上学堂,让一个女孩子去承担一个家庭的希望。他所谓的病,便是根深蒂固的社会习俗,一种消极的社会态度。战争的巨变带来的是什 么?并不只是革命的高亢,或者是新社会的希望。对于礼言所代表的以前的中产阶级的人而言,战争便意味着利益的损失便是旧日的光荣不再,便是生活的彻底改变 ——向一个绝望的方向。作为阶级而言,他们自然是需要被革命的,但是作为人而言,革命的效果却是没有区分地将每个人都削平,将他们从高处拽落,却没有给出 出路。礼言便是其中一个,战争将他带入了坟墓。

与礼言相比,志忱便是一个鲜明的反例。我可判断出他曾经也是一位少爷,但是因为读过医学, 受过洋学的教育,他在战争开始后便离开了家,开始在战争集中的内地四处奔走,成为了革命的一份子。他的活力可以说是革命的活力,是新生活的阳光。他与小妹 性格上的一拍即合更是说明了这一点。他来到小城带回来的不仅是10年前与玉纹的爱情回忆,更多的是给人们勇气,即使是礼言自杀的勇气。

不 得不说的是影片的旁白,当然这已是不需要明讲的经典。但是,我想提起注意的除了旁白散文版的叙事给予电影的诗意,还有便是叙述者叙述的时间。影片开始,玉 纹在城墙上行走,旁边起到了交代故事背景和表达人物心境的作用,这一点在后来玉纹推开房门,坐下,绣花中体现更明。这是我们还会以为这旁边和故事的进行是 同步的,即便是主人公此时此刻此地的内心活动,自然旁白所透露的故事便是正在进行或者已是过去的事件。可是,当玉纹坐在小妹的房间里绣花时,旁边说:“直 到有一个人来了”,下一个镜头便是“那个人”——志忱,拧着行李,在大路上行走。这两个同时进行的活动,而人物却是相隔两地,不可能预先知道来着何人,于 是剪辑便给观众提出疑问:玉纹到底是何时在进行叙述。借下来,玉纹仿佛是在几里之外就望见了志忱般描述着他如何熟悉地走进了后门,穿过了草地断墙,最后找 到了孤独的礼言。最后,知道她来见志忱时旁白说了:“你为何要来,我该如何见你。”这句话完全可以理解为既是当时玉纹见到志忱时真实的心境,也是玉纹在事 件结束后的时间里回忆起当时见面时的心境,即即使再见你分别多年后,心情是没有改变的。画外音在此便能暗示了人物的心境,暗示了人物将来的命运。

小城的春天,给玉纹带来了志忱,也许带来了勇气——我们看见她最后选择和丈夫在一起,但是并没有改变的玉纹的命运。因为她的命运并不是简单的和谁在一起,而是永远无法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而两人中途的再次重逢只是一个插曲。

费穆的“春”也体现在屋内的布景,繁杂的花草,是春天的生机也是春天的杂乱。结尾处,春天仿佛只是属于别人的,属于能够离开的人:志忱,小妹,他们离开的以前或者是现在的生活,而小城中的人能做的便是在城墙上观望,期待——下一个春天谁会来?

Sunday 12 October 2008

关于self-portrait

作业是 two-minute self-portrait, but no dialogue should be involved except for voiceover
于是,这标志着我正是开始了短暂的制作生涯。

课堂上的人很是活跃,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正地热爱电影,喜欢谈论电影(和别人分享),或者我是否能如他们一般思维迅速,我猜想可能我会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因为我毕竟没尝试被真实的生活逼迫的紧张感。

说会self-portrait
完美的idea已经被盗用,所以我放弃侵权的献艺
今天有人问我该怎么portray herself,我却滔滔不绝地说出了一套方法论,可是这是不能套用的,因为我最擅长的是being indecisive。就如当初对于一盘cookies纠结,是我们精彩的幻想。

于是,我决定拧着一个黑包,穿一身黑衣,带一顶白帽,在被摄像机抹黑的迷宫中行走,寻找到了一个人体模型,给她穿上我美丽的旗袍,带上Screem的头像,我便开始开心地笑。

Friday 10 October 2008

Refresh my Blog...

那么今天终于是一周课程完了,发现有一门课居然就上6周,也就是说我已经1/6 done了。一定是不要做流水账的,但是重点还是要说我的信心处于严重被打击的状态,怎么regain啊~~~我还是要drowned 在无边的电影海洋中才是对的!

所以,接下来出来这个practice的课程,我要不分昼夜的看电影,读理论,然后周末和朋友泡影院!即使是The Fall这样的电影,我都愿意尝试。

认识了些pretty可爱的人儿,可是老子要嫁人的嘛,我要嫁人,wholly crap!

挣了可怜的17胖子,等会就要挥霍掉估计3胖子吧,不过值了,和M去看个电影,然后来杯咖啡,这样的生活情调一个月一次是必要的~~~

不写了,发现都是crap, 马上去思考self-portrait怎么弄!!!严肃地思考状!!!

Thursday 2 October 2008

Rehearsal

I think I behaved really badly today as I got a little bit drunk at the drinking just after two glass of wine. Wholly shit~~~

How about tomorrow?

Monday 29 September 2008

The Right Thing~~~

I am trying the best I can and also take some time to think about it!

Hoping for the best!!!

I need emails for the timetable~~~

Friday 26 September 2008

Not calm life

事件的始末是我的飞机在重庆和香港分别被延误了5小时和2小时,然后造成了4小时内吃了两顿晚饭。在我终于抵达LHR时,以为13小时的煎熬结束,才发现我是人到了UK行李却没到,而且莫名其妙的不知所踪。最后,即使要我填写行李派送表,我也只有地址么有电话,因此还和工作人员起了争执,又不是LZ不要电话,才来我怎么可能有NO. LZ也想啊,求的~终于,下午4:14分收到voicemail说我的行李今天早上到LHR然后再打电话确认派送。 MD, LZ现在literraly什么都么有,除了衣服,几张英镑,就是一个快么电的电脑,晕哦。我要继续睡觉了,等待电话,等待我可爱的行李。

也许可以先去吃点cherry tomato再喝点semi-skimmed milk.
不说SHIT, 或者说Life is WONDERFUL~~~

Sunday 21 September 2008

不负众望地倒下

冷汗,高烧,伤风,感冒 @ 9.21

坚持读着张爱玲的故事...

Saturday 20 September 2008

简单的决心

简单地说, 我不要过那种生活, 过于地文艺, 过于地茫茫地寻找, 以为那是目的地,我现在发现这对我过于奢侈.

我还是希望能够systematic地生活, 谁说朝九晚五就是单调, 与人交往也是一种能力, 而我以前就是太欠缺这样的能力了.

我正在做奋力拼搏的努力, 谁也看不清我心中的方向, 因为周遭过于繁复不定. 不过有点是定了, 我倒是能出落成一个谁都不认识的人,包括我自己.

Especially for G:有一点不知道是路过什么的地方, 好像是看见有人在吃泡面啥的, 我突然想起了咱俩在SH的日子, 还是怀念了一个的.

Wednesday 17 September 2008

辗转中——第二篇

今天读了《封锁》,张爱玲的一短篇。某一天某一刻,因为封锁,两在各自的生活中与命运纠缠的人并肩在一节车厢的一条长凳上。仿佛是有一种因为短时间短空间逼迫出来的亲密,让两人心中萌生暧昧,行为举止下意识地变成了陷入爱情的新人儿的模样,热烈的谈话热烈的交错。男人自是说了些激烈地话,仿佛自己是个能负责人的人,可以决定自己不要耽误别人的生活,女人便是激动地听着,好像自己终于遇见一个活着的真的人,便也随之跳脱出去成了一个真人,不再是以前那种如玉白的雕塑了。不过短暂的封锁结束后,两人都成了彼此生活中的死人,只是没有死而复生的能力,还不如那些错过一眼还能回头一憋的路人。分别亦是诀别,却倒不出这各中的情绪。

早上起床时,站在阳台口看了看外面的风景。暮霭的灰色天空,并没有雨后的通透,反而显出些许冬日的寒冷。街上的人,该是穿上了颜色肃穆的秋衣,似蚂蚁般移动。一夜之间这个城市变了色彩。正感叹好个不期而至的秋日时,阵阵凉风穿进了我的身体,当即并没有感到什么,还想能光着膀子迎接秋风很是舒爽。可,午饭尚未开始我便体力不支倒在了软床上,上气不接下气地吞吐着说:“中午不喝酒了,我累。”然后下午的日子睡了过去,醒来是全身酥软,就像搭在身上的被子般,提不起气力。可心想,这也是好的,终于我可不用理由在白日里全然不动弹,躺在床上了。轮转开头顶的灯,翻开书,取出了书签,昨晚上温习了遍《红玫瑰与白玫瑰》,顺势一番看见了《封锁》。

从来有一种嗜好,揣摩一种“极端”的情感——在受限制的时空中所产生的短暂的情绪,或长或短。个人带着个人的过去背景相遇到相识。也许结局会像《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一样,女主角被男主角的叙述所迷惑,不再怀疑一个自己曾经否认的过去,转而相信了并且再一次爱上了男主角,终于和他实现了去年的所谓诺言,“私奔”了,离开了那个他们的命中注定的空间和地点;如果说前者是一个1年365天的约定,那《罗马假日》则是一首24不停播的宣传片。公主奋力逃离带给自己华丽高贵但却疲劳的身份,遇见了一个穷记。,两人在隐瞒了各自身份的情况下借着这如史如诗般的罗马街色,享受了一天没有工作束缚的二人世界,做了自己从来不能单独完成的冒险,但是时间终究过去,当公主必学回去履行自己身份的责任时,短暂的爱情只能成为这罗马城中曾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样的,《广岛之恋》男主人明明知道无法进入面前这法国女子的过去,无法接触到她心中掩埋的失去昔日爱人的痛苦,仍然决定爱她,仍然决定要在她还有几小时就要离开前和她在酒馆中相守。其实,广岛的世界抹不去女主人公心中那个二战时的德国,彼时彼地,只是人不同,情绪无法复制,记忆无法被替代。“物是人非,万事休”;而爱情的产生终究是命运,爱情的产生也不需要24小时之久。《缘分天注定》中,两人因为分享一双手套而延伸出了圣诞前夜只有几小时的爱情,自此二人在纽约伦敦天各一方。虽然只有几小时却仿佛被植入了二人的潜意识中,几年后就在两人纷纷准备要和另一半步入婚姻殿堂是,生活中的任意小事点点滴滴都提醒着这个曾经短暂但萦绕不去的不标准恋人。随后两人寻找彼此,在不断地接近与错过后,两人终于阴差阳错地又坐在了以前的那条长凳上,在滑冰场完成了这场爱情的游戏。从此,修身养性。

请不要误会,我不是在讨论爱情,我想说的是机缘巧合,是在随意中我们遭遇到了一些人和事。他们好像随意地进入别人的生命,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语走后,遗留些莫须有的惆怅给对方。殊不知,我们也是这样进入了别人,搅和一番,心伤痊愈,挥袖离开。彼此各取所需。

但是,有些人还是不能自已的习惯了等待,盼着有这样的人不断地出现,好要借着这些人的生气将自己带活了,去介入他们的过去,去参与他们设想的未来,创造了另一个自己。有人就这样的等着,认真地等着,仔细地与身边的人交往着,希望能从中找出这样的活人来,将自己带出一份封闭的天地,去参与另一个世界。等待着,坐看着...

哪个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你找到就能走进吗,走进了就是一间混合卧室吗,住安稳了,就不许有人抽身离去吗?

秋风吹,我被封锁在被窝内。

朋友道一句:“保重!”

Tuesday 16 September 2008

辗转中----第一篇

昨晚失眠了, 其实是自己无法入睡, 却骗人家说是自己害怕. 结果被一再问下,我居然慌称自己是怕黑.却不知,我是怕这黑中浓密的寂静.

最痛苦的活法儿是在睁着眼时料想死亡, 漠视眼前一切的色彩, 铮铮地要盯住那虚空中的虚空,那脑海中从未成型的黑. 如同一团气, 死亡没有形状, 没有色彩, 更是没有灵魂, 漂浮游弋.

而在深夜无眠,则是闭眼是一片的黑,睁眼还是一片的黑.最扰人的还有这副黑幕中偶尔闯入的亮光,让人无法安宁.

我想,我只是期盼纯粹,纯粹的灿烂,纯粹的黑.搀和了杂质的景象便是心头上的一个钉,再美丽,我的心脏都无法负荷.

Monday 15 September 2008

Registration is done

凌晨1:15成功注册,所以我不怕咯,就等上供了。

哎哟,我的天

我彻底佩服了自己一个!居然能放着重要的文件不看,偏偏要到过期失效了的时候来操心。
终于发现9.12是早早地过去了,我的student card application and NHS forms and scheduling for tuition fee online payment...都过去了,在9.12的的那天。
今天,我废了。。。

Friday 12 September 2008

千里之行

昨天听到了D君对我的评价:文笔是很美的,只是有些过于阐述。我说应该是归咎与自己知识水平尚浅,需要学习。但是朋友却说可能是阅历不够。

这个解释我觉得更为恰当。想起我曾经好几次尝试着写剧本,当然是那种很不专业,故事重于形式的剧本。本来是想将自己的生活做个记录。可每每提笔又落笔,知觉这应该是“高于生活”的创作,我却想完全复制。诚然,生活是无法被复制,就想艺术作品一样。总是在将其做誊写之时彼时之情感已时过境迁,再寻难觅。所以,此后就想还是换了其他题材内容来练笔吧,可又常常是有些断续的想法而终不能一气呵成。某次与友人N说起此事,她深有同感地说这是因为需要生活的积累。貌似一句很普通的解释却道出我们很多人的迷途。在许多人摈弃了户外观察体验的“宅”行天下的时代,若想要有声有色的一个活故事,少了行走,少了思考是不行的。曾听人说过,其实我们常常在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中拒绝了与外界的接触。也许我们走在大街上,也许身边人流攒动,可是,当“ipod耳机一带上,音量调到天高”,可能我们就只能是低着脑袋,耷拉眼睛,装作沉迷于音乐做位移。周遭一切于我恍如隔世,如梦似幻,我只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中。若想以这种没有体味的人生去创造赖人玩味的作品,不得不说是有点急功近利的嫌疑。而这样的行走方式,我是最终放弃了。

前些时候看到一个过期的"Picturing China"的告示,我想老外总想看看中国何貌。那么作为一个在国外举办的competition性质的活动,参赛者是应该思考老外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中国,还是思考我希望呈现怎样的中国?若是我,这是矛盾的。虽然这个矛盾不是在于对输赢的不释怀,而在于这种矛盾究竟因何而生。难道人们不是应该期望看到真实吗,可为何真实却有时成为第二选择,或者说是真实却需要修饰。我可能还是需要学习。学习什么?用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吗?

Wednesday 10 September 2008

开始看小津

今天天气突然凉爽,是观看小津安二郎的好日子。前段时间的《茶泡饭之味》,还不足以体味。

“  孤独一生的小津富有真正的幽默感,他把身边的琐事变戏法般以简单的面目置于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悲欣之后,见微知著,领率无常,惘然上路。一个成功的导演就是要做到小津安二朗的境界,既远且近,既近且远,好像很贴身,但是又必须适当地保持距离,不能一头栽进里面。

                        ——侯孝贤

   现如今,在好莱坞排山倒海的攻击之下,已经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看一部充满死寂的黑白影片,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在这个充满改革和变迁的年代再提起小津,似 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在一个清闲的周末,坐在舒服的沙发上,泡上一杯清香的绿茶,放一张影碟,看小津的电影,仍然可以享受一份难得的悠闲,或许,还能品 味到些什么。

  小津安二郎出生于1903年12月12日,逝于1963年12月12日,60年的光阴,整整一轮 甲子。他像个能把握自己命脉的人,用自己稳定的早慧书写了电影,也书写了自己的人生。从1927年的处女作《忏悔之刀》到1962年的绝笔之作《秋刀鱼之 味》,小津共拍摄了54部作品,其中无声片31部,有声片22部,纪录片1部。在他的54部电影中,有19部入围日本影响最大的影片评选奖项——《电影旬 报》年度十大佳片之列,更有六次勇夺当年十大佳片的冠军。小津的获奖率之高,在日本国内众多的名导演中也属遥遥领先。

   看小津的电影,内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紧紧抓住,常常不能控制地跟随镜头悲伤或者温暖,如一条静静的小溪在内心流淌,那颗浮躁不安的心在不知不觉中平静下 来,而整个人也渐渐变得纯净平和。虽然现实的空气中时时都弥漫着躁动的气息,但小津的影片却有能力在一个多小时内将它们化解。他的电影克制、内敛、细腻, 能让人在浅淡的愁绪中感受到一丝生命的凉意。

  细碎的他就像是一个老派人,在沉沉的叨念着什么。人到五十知天 命、东方式的生命轮回和知天命的心态已经深深地溶化在了小津的血液里。他用仰拍的镜头,有限的语言和略显沉闷的节奏,向我们展示了他心中的那幅人生图卷。 他像理解我们自己一样去理解和观照镜头下每一个人,始终用谦和的态度细细抚摸、娓娓道来,并极力寻求一种东方气质的神韵。他用他的宽容,触摸到了人生中的 失望、衰老、孤独和寂寞,以及就在不远处的死亡,虽然只像是漫不经心地一笔带过,却像一阵清风,拂去了漫长一生的灰尘,能让人碰触到生命最本真的质地。

   小津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作者,据说他的剧本在反复修改成型后,在拍摄过程中几乎再不改动。面对全世界范围内不同人群的非议,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哪怕 是对同样的题材,也不离不弃,精心打磨,气定神闲地做着自己手头的活。他就像是一个细致的工匠,专注于细细雕琢自己的作品,并在他恬淡的叙述中,流露出对 时光流逝、生命消陨的从容静观。任何人生大的起伏和变迁,都是符合规律的自然变换。他沉迷于对家庭的关注,而我们也惊讶于他对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细致 而准确的刻画。毕竟,他所关心的,只是单纯的一类情感,在他看来,家庭是人生唯一的避难所。

  小津喜欢细碎地描 绘同一类生活。相同的题材,在小津看来却像是取之不竭。他喜欢把父亲的形象叫做"周吉",大儿子的形象叫做"幸一",女儿则总叫"纪子"。就连事件发生地 点的地名都是重复的,如料理店均叫"若松",小酒馆则名叫"露娜"。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使小津与其他导演渐行渐远。很显然,他并不回避这样的重 复,甚至愿意让大家把他们看成是同一个人,而每一部影片只是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和生活的一个侧面而已。这样的形式,更显示了小津传统的东方观点--家庭 就应该是稳固不变的。

  综观小津的50余部电影,可以发现小津将关注的焦点始终投注在家庭内部。在他的电影里, 很少直接表现社会现实,更多的是用家庭作为投射。但这并不表明,小津就是一个不关心社会生活的保守主义者。他只是在社会是大基础上努力营造自己心中的安身 立命之所。在他的思想里,只有家庭是值得被真正关注的。这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思考:以往我们沉迷于对社会上各种奇异景观的描述,很少将目光停留在家庭内 部。哪怕是家庭题材的作品,也多半沦为了浮躁社会的牺牲品,几乎没有人能清晰地建构起一个真正的家庭空间。但小津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纯粹、成功。他 让我们知道,只有自己的家庭,才是真正值得被关注的。生活的万象、社会的光怪陆离,其实与我们并未有太大关联。

   小孩子的成长,年轻女儿的出嫁,两代人关系的考验,老一代人的逝去,它们是小津影片的侧重点。这样的关系,恰是代表了人生的四种季节--可谓人生之春、 夏、秋、冬。他将人放置于生存大环境中,清晰地还原了人类生物体的本性,既呈现了生物体所特有的"换季",也呈现出一种生命体清晰的律动。在这个过程中, 生命中生老病死、变迁更替的过程都被暴露无疑。残酷,却也美丽。而事实上,"逝去"并非仅仅局限于老人的死去,人成长过程每个阶段的结束都是一种逝去,老 人的死只是其中最明显的一种。各种不同的逝去实际上每天都在发生,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并且无关生死。

  看小津 的影片,总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时间感,他习惯把人放置在一个大全景的空间之下细细关注,对酒吧、家中四壁这些人生活的环境耐心抚摸般的注视,细心地关注镜头 中的每一个人,他如主人回到自己家中,一草一木一杯一盏都载着不经意的幸福与轻愁。小津用平凡的镜头,朴实的故事,合成了胶片下难言的孤独,不起眼却不容 分割,气韵流转,娓娓不绝。没有刻意的压缩时间,而是截取了生活的一个端面,做到了对时间的还原,紧紧抓住了时间逝去的命脉,并让人产生一种对时间逝去的 慨叹。

  他早早就明悉了很多人穷尽一生才可能清楚的事实,但也因为过早地明悉了一切,使他的影片放弃了黑泽明式 的对生命的不断叩问和追究。相较于日本其他的导演,小津无疑是一个异类。小津穷尽一生的精力,为我们展示一个最为理想化的空间。他影片中的一切,看上去是 如此平和真实,但又决非是真实的生活,它是小津理想主义的某种体现。就像是一个貌似真实的梦。小津一生创作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梦不断加工和完善的过程,这或许可以解释小津为什么会对同类题材的影片乐此不疲。但在某些西方研究者的眼中,小津的电影却是缺乏生命的,说它们是充满死寂的电影。日本早期的影评家们 也对小津的电影不屑一顾,贬之为"纯粹的工匠之作"。但事实上,这些却是小津对人生、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理想,一个貌似真实的梦幻,可以说是对小津电影的总 结。同时,小津也借由自己的影片,将达观与宽容的"静观主义"生存态度及对这种态度的静默认同清晰而完美地表达了出来,在这种近乎无聊的重复中,彰显出一 种从容静观生命的流逝、豁达体认生命缺陷的审美态度。而所谓"静观主义",则是一种绝不会对任何东西表示惊讶的满足感,和内心不被触动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小津是一个纯东方的导演,他所建构的只是一个理想化的人伦空间,小津所描写的理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这种理想的家庭形态,只有在他的作品中保 持着耀眼的光辉。他具有东方的神韵和审美态度。而具体来说,小津又是一个纯粹的日本导演,大和民族仪式化的生活态度深深浸透于小津的骨血之中。小津家庭空 间中的人物所处的位置充满了秩序及和谐感,在貌似一成不变的礼仪中,透露出严肃的仪式感。

  小津决不会不负责任 地玩味生活,因为从骨子里他就是一个对生活认真而不挑衅的人。努力贴近和还原生活,是他个人的选择,也是各方面条件制约下的选择。他已经习惯用一种东方式 的态度来阐释自己的影片,并将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客观而不轻亵,并回避了应有的冲突和对峙,从各个方面传达出一种东方式的沉静和内敛。他把真诚化成了情 感的绵长,具体体现为一种理解和谦让,在他的影片中找不到人物的正面冲突,每个人物都在一种近似仪式化的生活中完成生命的季节转换。

   他特别迷恋于对季节的描绘,对秋天更是有着非一般的迷恋,《麦秋》、《秋日和》、《小早川家之秋》以及《秋刀鱼之味》都体现了这种情结。在这些影片中, 观照了两代人的情感变迁,关注了一种现有社会关系的拆解。小津用东方式的镜头语言把握住了这种情感细微的变化,用平静的东方镜语去记录这种强烈的内心冲 击,完全将情绪内化,完全呈现了一种平静背后的动荡。他的每一个镜头都倾注了个人的情感,而非一般情节性的累加。他的情节一般都非常简单,但也因为这种情 节的单纯性,使它的情感能量变得更加集中和纯粹。而平和的状态也随之而来,这是一种洗尽铅华之后的直接。但这种平和绝非简单,而是来源于一种复杂,他掌控 下的镜头非常之精致,人物身上流露出来的状态也非常的真实,只有由繁复不断的筛选简化,才能留下真正的精华。

   小津把自己对生命的态度融进了影片,使影片具有着浓烈的个人气质。他仰拍镜头中画面的人物饱满圆润,固定机位下记录的是平静生活下的尘埃落定,他把镜头、 把自己当成人物最好的听众,在沉静中有了写意画般的美感。这样的小津,确立了他在电影史上的位置,也留给了我们一丝对生命的感念。”

Citation:http://et.21cn.com/topic/movie/ozu/comment.htm

Tuesday 9 September 2008

立志

挺M同志的建议,以后每天一篇作文,就像回到小学。
但,可不可以从9.24以后

一根钉需要磨砂纸还是细沙

MD,杀毒说系统有13个漏洞,补补补!

要完成东西迟迟不能get finished,我就如一条burned fish般左右翻滚,在天干物燥的这几日,无心睡眠啊~

当然,一盒烟=一合眼???我还是能被噩梦准时光临,请弗老释梦,听周公评书

偌大的校园里,有暖和的阳光,渗透浓密的层层绿叶,那是初秋的一个午后。我如梦似幻地出现在了某个角落,面前是一排阶梯,直觉告诉我有什么未完之事在上阶梯右转的第三个房间里等我。毫不需要摄影理论,我剪辑似地快速位移到了楼道的一端,瞬间换装成了一个MS是30岁的女子,煞有介事地拎着没牌的黑色鳄鱼皮皮包,一身华丽丽的坠地长裙,(真是神经)慢慢地走向走廊的另一头。突然,某人轮廓出现在走廊中部,我下意识的低头装不看见,因为我知道他是谁,可怕的黑色棉袄,牛仔裤,加一副摇摇欲坠的黑色板材眼睛,SDA,我是得罪了谁吗,才与初中班主任得见。终于,我的故意漠视被梦中的下意识机制否认,此人赶紧出现在楼梯角,与我站立,他问了一句:“你怎么在这儿,你失忆了,你不知道吗?你以前的人死了,你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你了。你失忆了,失忆了,失忆了。。。”

谁在放复读机,TMD。我抽身看见自己瞪大了眼睛,“失忆了,我自己,那我应该认识你吗?”

也许是我,狂奔下来楼梯,一群的洋人,黄头发,蓝眼睛,他们唇红齿白地开怀大笑,女生,男生,彼此间。背着书包,我冲出人群,回头一看,一排小男生坐在低墙上,喝着Coca cola,(没my favorite)旁边的一个白板上说:“Party tonite, Why don't you come?”

“why not, why not” 我惊恐地双眼说,“just can't”

我醒,阴魂不散!

立志要当COUNSELOR的我,其实何须弗老与周公。我清楚明白这都是因为偶尔瞥见一张照片,鬼魅缠身,驱之不去,也无从化解。我可以无所不用其恶的语言咒骂和发誓,无论是对谁,可是心魔难去,难去啊~~~


但愿早日写完该写的吧,也算是一点精神寄托。
祝,所有的人们:中秋快乐!

Tuesday 26 August 2008

Music to the rainy day

And I love you so

by Don Mclean

And i love you so.
The people ask me how,
How i've lived till now.
I tell them i don't know.

I guess they understand
How lonely life has been.
But life began again
The day you took my hand.

And, yes, i know how lonely life can be.
The shadows follow me, and the night won't set me free.
But i don't let the evening get me down
Now that you're around me.


And you love me, too.
Your thoughts are just for me;
You set my spirit free.
I'm happy that you do.

The book of life is brief
And once a page is read,
All but love is dead.
That is my belief.

And, yes, i know how loveless life can be.
The shadows follow me, and the night won't set me free.
But i don't let the evening bring me down
Now that you're around me.

And i love you so.
The people ask me how,
How i've lived till now.
I tell them, "i don't know."

There is no reason why I get myself drunk in the song. recently. Maybe I just admire some one playing it on guitar in the front door. Maybe, it's just because the soft and tender rainy day.A burning city is as risky as a about-to-wake-up monster, hiding dangers and disasters underneath. However, the rains drops washes the fierceness away, turning the city gently into a vulnerable baby waiting for love, tremendous love that calms it down, sending it into sweet sleep. People carefully walk on the street, to meet friends, lovers, or their family, to sending their loving promises.

Saturday 23 August 2008

Talkie

一丝转机出现,如图:9月6日,人民大礼堂

读张小姐的作品仿佛是上个世纪的事情,当时实没有同仁们高端的觉悟,却总纳闷为何小姐笔下的女人要如此折磨,殊不知小姐的一生也是另类的。现在,说句酸酸的话是,女人总有逃不出的命运,那种身不由己,心不由己的命运感。
(龇牙咧嘴,做鸡皮疙瘩状)
最近还是可以重温一下她的,特别是让我最难以接受的《心经》和最艳丽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说后者艳丽,是因为她极尽丰富地展现女人的百般心境和暧昧的情感边缘。

关于PK.COM.CN
昨天中午吃饭,听长辈们说关于N年前的穿衣风格。由于收到当时时局的限制,MS街面上只有青蓝二色,长衣长裤。于是,脑海里顿时冒出了一副电影中的画面,医学院的学生们带着白色的面具穿着白大褂,排着一个正方形,跟着广播做第7套广播体操。所以,我又想如果纯白色的大褂能换成青蓝二色的70年代的典型穿着如何呢?可能,那就不是江某的作品,而是某个现实主义者的了吧。

Monday 18 August 2008

影像忆——Body of Lies

Two scenes as follows:

A: I come to protect you!
B: How? You can't even protect yourself.
Context: A came to desert on a mission to protect a tracked innocent person who accident happen to possess a document telling the secret of a giant group. A literally is some self-conscious peace keeper and problem solver, but also serves ironically as a symbol of some big power who could save the world ignoring the inner destroying disasters.

A: This is my country. Why do I need a body guard.
Context: When A traveled to an Asian country before, every step he took is taken care of by his cautious body guard, as he said this is not a 'clean' place. Now, he is back at his home country, some western one, walking out a night club located in a noisy and messy place, talking loudly with his friends. However, the next minute after saying so, he got robbed and killed.

Friday 15 August 2008

影像忆——集体记忆

Scene as follows:

那是一个万人空巷狂风卷落叶的秋日
这是一间本没有几平米现在被拥挤的只剩门缝的木屋
屋内屋外同样鸦雀无声
这里仿佛一个1/4的圆形阶梯剧场,看不见这些半空中的人是如何成功抵抗gravity,只 看见一排有一排,一圈又一圈的眼睛,二筒似地瞪圆,聚焦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点
屋中间锈迹斑斑的绿皮冰箱一米高,它头顶着一个铜皮饼干盒,再顶两个水平放置的饭 盒,最后终于承受住了一个14寸的黑白电视机,电视架还由一张白布半遮面
屏幕左边一个人手中的圆皮球,右手向上平抛,左手空中用力一拍,(一团黑点平行右 移,一秒后……)
“XXX放出一个半场球,以一完美的弧线打落了XXX队蝉联的梦想,将XXX的冠军夺了 回来”
没有人听到上述宋世雄老师激动的点评,因为此时屋内没有人,就一个孤单的电视机, 一群人相拥跳跃
这是一个人们奔走相告喜讯的夜晚,这是一个人们欢歌声点亮大街小巷的夜晚,这是一个无人入眠的夜晚
……
那只是在20年以前的一个夜晚


映像来源于父母回忆20年前女排首次夺冠并开始长达五年不败的诉说,据说宋世雄老师热情精准的解说孕育了起码两代人的女排饭儿。当然我可能在娘胎里听多了,所以这次又一次听到了以后,当即有了一种nostalgia的情感。

Thursday 14 August 2008

拒绝“同病相怜”——在我没病的时候

最近人们貌似都喜欢谈论一些关于私人隐私问题,围坐一团,故意营造一种推心置腹的氛围意要暗暗地攻破彼此心里的社会防线而终于打开久违的心门。

但是,我讨厌这样言不由衷的谈话,以及诸如此类没有意义的话题。

我现在很自在,没有你们想的那么无聊和匮乏,没有你们认为的那么因为有所缺失而岌岌可危。
相反,我很安逸于能有时间思考关于如何吃饱饭穿暖衣并且陶冶情操的问题。

如果可以选择,我选择这个庞大宏伟的世界;
什么事天为盖地为炉,就是天大地大任我来去自由;
你们为什么甘心束缚呢!

Monday 11 August 2008

MY SUPER SUPER HERO——朱启南先生!!!


我的SUPER SUPER HERO——完美的朱启南先生! 大家为你召集了2008个“你别哭,英雄”


英雄更待他朝




YOU ARE MY SUPER HERO!
对于一个我饭了4年并且将继续饭下去的人,我挺你啊~~~
为了看到你,我好赖都要混在伦敦再4年,然后狂喊一句:“……”
“请肃静!”

我们一起唱国歌!

Tuesday 5 August 2008

做真实思考状,若非真实表达

以下文字,虽然写了N天,但争取保持其突发奇想的本质,作为稿件投于某独立杂志,即使可能水掉,也做悲壮状。
在此配上林版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少了罗版的沧桑和落寞,多了分浪漫的激情和高亢!

做“真实生活状”

北京有“波西米亚性”,上海有“华丽的盛宴性”,香港有“杂种性”,那厦门有什么性呢?

非也,非也,非同类项不能合并也。

我懂。只是常常在前三座城市与后者间做极速二维转换,而每当再次踏上厦门这片“热土”时,心里难免有些位移后遗症,一种被今人称为“后现代”的错位唏嘘。

一座没有机场大巴的城市

飞机降落,远离繁华。

走出机场,却遍寻不到一辆大巴;除了的士,只有堆立在远方披着古老红白铁壳的27路。后来,出租车师傅解惑,道:“这个城市不大,大巴浪费资源。在城里兜一圈,也不用两小时。” 怀疑主义一。

从机场一路坐来,行驶在号称该城市最动人的玉带上——环岛路,真是满眼的海光花色啊!面前那一片阳光下明璜的海面,曾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硬生生地抓住了厦门人祖祖辈辈的命脉,如今横卧于此仍能为他们推动经济;与其相对是大陆上的一排排花团锦簇。其中,最耀眼的一株便是红亮亮的四个大字——“一国两制”!怀疑主义二:难道这是深圳,面朝香港,召唤回归;可在这儿,如此震撼的重低音符,巍然屹立,敲给谁听?

“给金门,给台湾,给对面的儿!”50多岁的司机师傅用啧啧的闽南语,深情款款地朗诵出那些音符下的潜诗歌。

罪过罪过,我顿悟:此隅虽小,却地处要塞。

“一国两制”我怎能忘记。来厦门之前,多少大无畏的哥们儿高吼到:烽来,火来……其实,那些荷尔蒙分泌过多的青春期少男们压抑的后半句是:倒下XXX,幸福千万家!并非他们有意搅乱和平年代,只是满腔的热血与激情,混杂着堂吉诃德式的幻想,期待借着一颗鱼雷上演一场浪漫英雄主义或者英雄浪漫主义。

青少年嘛,总有各方面的萌动;而当萌动与厦门相遇,如何?怀疑主义三

海风吹过,看着身旁因战略需要而低调建设的楼房,我却满脑子浮现着某些城市里高耸紧逼的大厦,那些我遭遇了无数次的机场高速;此时此刻,面对这一片宁静海,发现原来我对于这个新居住地的美丽而言就如一滴海水般:若需饮用,请先净化。

40分钟,横穿此岛南北。

一座与茶为伍的城市

现在人们惯用“慵懒”来赞美一个休闲城市,我也慕名前往之。通常最后的悲剧是我忙碌着去走访人家的闲散。同样在厦门,被拥挤在狭窄的购物街上,头顶着低压的60年代红砖屋顶,谁说的“慵懒”?庆幸的是,在午后的4点,我终于被路边一壶绿茶浇醒。 居住在这街边屋顶上的老伯们势与穿梭的购物群一比闲,端出了一整套木质的茶具坐在街边,一边摆弄着高矮不一的各色茶杯,一边打着午睡后第一个哈欠唤着屋里的某人:“快,把水壶端出来呀,到点啦~”什么叫亦静亦动,可见一斑。

原以为这只是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可谁想与我同室的青少年们有同样的嗜好。到下午四点,准点醒来,接来一壶开水,然后开始了他们的“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的生活,还挺自豪地说这是此地出长寿老人的秘诀。我想,也对。谁像他们那样每日睡过了12小时,醒来还啥也不担心慢悠悠地品茶,想死也难,除非懒死。

那上班后如何呢?我曾断言这种豪享浮生终日闲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可如今一个上班族在MSN上胜利地对我说他们老板隔三岔五就请下午茶,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好不自在。金钱的马达都驱不动的茶点儿,我能说什么呢?老板真有钱?还是同志们真有闲?想想自己曾在某些城市里奋斗到每天只有3小时的睡眠,饭钱基本靠卖字,最好一餐也是凌晨3点半自家房里煮泡面,我不知道是应该怀念当初还是羡慕如今;我只知道我需要戒掉睡到下午3点半,沏壶茶,坐看网上外面忙碌世界的习惯。

别丢掉!那一把过往的热情好像只持续在高茶杯中留香。

一座有舍才有得的城市

初到厦门,我决定将自己惶惶不可终日且蠢蠢欲动的前青春期贡献给了这片土地。一头乱撞,完成了自己最夙的夙愿,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比赛,在坚定地突出重围后,被武林第一高手任意地扼杀。抱着人生的遗憾,我暂离厦门,去到了某些城市。

繁华如斯,让我如小孩般被笔直高耸闪着亮的建筑物激动得眼迷离,又被身边不可貌相的名人们的奋斗史怂恿的脚扑朔,一夜夜地葬送掉脑细胞。最终,看见的只是为数寥寥的人苦笑到最后,更有人纠结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日子,没法过!一挥袖,奔身他途。

我又回到了厦门。我开始学会享受午后一杯咖啡的闲适,饶有兴致地穿梭过街角,寻见传说中的32HOW,惊喜的是里面外婆家的留声机,妈妈家的缝纫机,还有我家以前的收音机,惊喜的是不设防的创意工作室间,玻璃房中有人在谈着他们预计的下一次音乐沙龙,或者在二楼的开放书屋,巧遇一个专程来送书的吉他人,再与老板聊聊咖啡,他教我压碎了咖啡豆,捧在手,一闻沁心,酸的是牙买加,苦的是蓝山,云云;我开始学会被小径中“陋室“的吸引,为其伫足,走进去发现原来真是别有洞天。四米见方的院正中置一池鲜艳的荷叶,叶下隐约透着红鲤游弋,房中的主人工作中与小动物为伍,生活中则与字画作伴。满屋横竖的字画,有当地名家之作,也有朋友初学时认真的涂鸦。在这个自家砌的别墅里,为了提供给到访的人们静心思考的空间,主人专门将二楼做成了几间独立的创作间。虽然我不谙这一撇一捺之道,可欣赏这屋里的花鸟鱼虫,押一呷竹叶青,让咫尺的喧嚣如远在千里之外,沉浸在印度香中自是胜却人间无数。

我的后青春期,迷失或者被安逸地度过,无痛无恙。

半个十年过去了,厦门于我意味着什么?

英雄浪漫?回想当初,我们满怀激情地贬损某陈家败类,也一度为连战的到访而兴奋到心动悸悸,更不知道多少女同胞们拜倒在马英九的笔直西裤下,最后我们在刚刚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行团的那天永远地离开了这个最有利战略之地势,心中“主义”俨然成了泡影。

浪漫英雄?如果要让生命停留在抛物线上最华丽的高点才算是不悔走这一遭,那么请不要走出厦门国际机场;如果要让心跳如海浪遇见台风做剧烈波动状才算人生完满,那么请直接买返程机票;如果你拼累了,装累了,位移累了,甚至是玩累了……

请慢步进这个没有同性相斥,没有孤军奋战,没有混杂凌乱的生活。他的主角只是一个纯粹的你,还有那些可以同你品茶论悲喜,背包行天下的“你”。他们就在某条巷子中某扇敞开的门内。莫不是他们不属于厅堂,只是厅堂不属于他们,不属于这小小的一隅。习惯了在车库门口偶尔嘶吼摇滚的我们,满足于柔软灯光下聆听民谣的我们……

我们天马行空,因为生活需要分享不平凡

我们一步一印,因为生活终究回归平实。

在厦门,我生活过,那一段青春期。

飞机失重的那一瞬间,我心沉落

Monday 4 August 2008

梦惊魂

下半夜5:30为一个上半夜的梦惊醒,有鬼萦绕的梦魇让人气息无法平复。

是何物缠绕不明,可为何有冤魂索命时,却执他人之手,握紧“为什么?”
对方无语对答,嘴唇颤动,莫非他比我惊怕抑或默念菩提经文,
我却未见佛光。

一袭坠地白衣,匀速漂浮向我,白纱遮面,我未曾想看清面容,只怕是红唇黑发,没命消受的绝艳
她,哀怨成瘦弱,惆怅环视四周,仿佛前世于此四方之地有未尽之情愫……而我夹在某两人中,俨然一个入侵者。
非我之过啊。

慢慢地,她来了,驶来?飘来?移来?

睁眼。
梦魇中的鬼,一清早告知父母,以求其中的预言实效,他们说可以请钟馗驱之!

哈哈哈哈

Wednesday 30 July 2008

写在“又一(夏)”前

最近一段日子浑浑噩噩,就如同这居高不下的气温,虽是有崩裂的危险。不过,如果是气温崩裂还可以在空调房里偷得浮生半日闲,如果我莫名烦躁的情绪一崩裂,我就只剩升天。

很多时候,生活中有一种难过,人们“欲加其之名,却患无词。” 总觉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着怕胖,跪着怕腰椎间盘突出,于是不知道到底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度日。没办法,我选择了蹲在电脑前。

而电脑屏幕的刷新频率,明显是有害我生命的窗户的,但是现在世界上有无数地不是乐意被折磨么,被这个他们恨得要死又爱不释手的奔波而折磨着么。

看一本书,作者说了他们那些80年代读大学的人,其实很有安全感的。他们知道在毕业后有一份分配的工作等着他们,有个情投意合的姑娘等着他们呢,然后小小的生活可以小小地结束。当然,我没有“心向往之”;但若是谁能“许我一个未来”我也是不拒绝的,不管是国家的还是私人的,我是非典型性80后,在和平时期我惶惶不可终日,却也默默无闻于碌碌无为;满腹满脑满胸怀的堂吉诃德似地浪漫与英雄主义,多么需要一场生命中的不安、动乱、甚至是”炮”火来来滋养来崩裂啊。我憋在那压抑的火山中,再过几十年岩浆终究凝结为黑土。黑土?哪儿没有见过!再好一点的境遇就是被别人冒生命之大无畏去采了来,于美人做美体之用。

扯远了,扯回来!我烦恼的睡眠!又想起了牛奶与酒的区别!都可以催眠暖胃,不过是看你要自我放纵还是要自我我安慰罢了。

梦境里常出现一个人,一个我觉得失去了还是很可惜的姐们儿。也梦见,我殷切期待去迟迟不到的uncon。我不是不想走么,可为什么却如此急切地翘首以待呢?

人有时候ZTMD贱,失去了才觉得有必要再以后地日子里对别人珍惜;明明不想走,却一定要等到那一张通行证来证明不是我没有实力,只是我清高到不愿意。

此时此刻,蹲太久,严重影响我的下腹呼吸,相信也将影响我后十分钟的步行运动。其实,没有一种姿势可以安慰,我总在调试调试又调试,哪一天我要比电脑刷屏还快的时候,这个世界就经在我掌握,那便是翻云覆雨皆如反掌之易啊~~~

醒了,6:59

Wednesday 23 July 2008

方向

“留学生”好似不像我想象中的学生,没有悠闲自得,没有高枕无忧,我现在是满心踌躇,焦虑熏心;
“未来”好远,“未来”又好险。

放弃抒发这样不切实际的情怀,因为它无济于事,我还是面临一个人去甩卖力气,知识变得一文不值的窘况,我的生活不可能成为想象中的天马行空,我无可奈何地开始保守,开始走上正途,因为我需要生存,再没有条件生活的情况下。

终于,我今天无意间和MM的谈话中弄明白了一个问题,我现在需要坐的最切实际的仍然是锻炼我的英文写作能力——这个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我吃饭工具的东西,培养我敏锐地分析电影的能力,既然我选择了MOVIE我就应该更加热爱他,竭尽所能为她而奋斗,将她作为我亲爱亲密亲如衣食父母的兄弟!

对,衣食父母啊,我完美的电影事业~~~

Friday 18 July 2008

又一章——我们终于渐行渐远

好像隔了一世,却只是地球转了一圈;你无处不奔波,我终究回到原地,准备即将到来的远行,离你们越来越远的远行;
光影相间中,来来往往的人从你生活中流过亦或者伫足,面对所有未知的诱惑,我都无谓地漠然以对;
别丢掉!这一把热情俨然成了过往;默念,请那路上漆黑的四壁还保存着我们放肆高歌的年轻;

新一章...

Wednesday 16 July 2008

我的一百章——《赤壁》之红红火火

看了CB,感想后续。没有期望,所以不太失望,并且被它的满是笑料搞得下午心情愉快~~~
在此贴一张最符合其上集主要内容的海报,虽然这不是我认为赤壁之战的重心...
今天应聘一切顺利,希望能找到一个我能住进去的房子。

Tuesday 15 July 2008

怎么能破茧呢

...我无奈地质问我自己。
由于马上要离开了,所以这个假期特别的长,似乎一定require some actions才不会让我看上去屡屡无为且生活充实。于是,我在家人的敦促下去了趟“声明卓著”的RCSC。当人家企图用500元的底薪打发我还要我以为这是不错的待遇时,顿时我心中莫名,真的是无奈,一种差了好几层的错位感蹦生。

想在两年前,我心里决定不能再继续躲在校园里面了,要到市场上去实现我的价值,当时也没有多余经验后处于对生计的考虑。结果,家人极力反对说什么本科生找不到工作(他们是说好工作),而我的解释等于 “童言无忌”。可自从上次回来以后,就想要到外面去看看,便又决定要出国去。终于,一切琐碎都遭遇过后,他们又说我成了个书呆子不懂到世面上去闯闯,并且在听到我的朋友们的不错出路后,现在又要我再到市场上去自我估价。可在我就快成为“职场上的剩男剩女”的一个时期,我的价值不出所料地不值一文。也许国家本来就不应该扩招,也许这片土地上本来又不应该有如此多的人口。

那么就算一年以后我学电影毕业,在这个大量裁人的年代一个异乡人我要work my axx off 吧。说穿了,我还不是一块宝,只是一块石头,连一块TMD“飞来石”都算不上。

后来,又有一家公司打电话让俺去招聘,我好无理由地拒了,可能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们对我说的第一句话:“英语在我看来这是工具,你应该不适合。”我鄙视你不尊重我的专业(四年啊!),只能我指责它的局限性,你不能。那你为什么要打电话给一个你们第一眼就认为不适合的人捏~~~

朋友说我还不如去starbu,问题是我从来去那里喝咖啡,现在要我去送咖啡,上帝啊,给我点勇气对别人说:“请问你们还招人吗?”

我无可奈何地被桎梏了。。。

Friday 11 July 2008

Weekly report

最近为了hukou & ID card & pastport & visa的事情忙的晕头转向,在烈日下我自己奔波玩命,而在XM也有一群朋友为了我而奔波操劳着。

不知道是因为国内的体制和人员的工作态度就是这般 (“你TMD是人民的公仆还是人民的大爷啊!”),还是自己突然变得笨了,最近办事总出些发傻的状况。

也许是因为回到了父母的身边,一下子没有了防备感和警惕性,以及以往的担当和果断,做起事来又不知不觉让自己退化成了一个彷佛仍在膝下承欢的孩子,头脑简单有始无终。

我要开始读书了,打毛衣(给我和S同学一人一条scarf),看电影,也许要紧肤了(防止未老先衰)

改明儿,去看《赤壁》

Friday 4 July 2008

很随的想

今天,我出门感受到了家乡如期而至的雨季。虽然是天气预报早有预报,大家也早有准备,这顿时落下的颗颗雨珠也打乱了悠闲行人的步伐,街上开始是行色匆匆,躲闪不及的一片景象。

感觉到身边的你来我往,我也只能撑着一把伞慢慢地认真地走路,因为我害怕跌倒。积水穿过slippers,毫不踏实地踩在大理石地板上,我才后悔自己没听老人家们的温馨提示穿上防滑鞋。

突然我想起了儿时最常看的一部动画片,或者说是最常在雨天看的一部:Tom and Jerry,关于一只懒猫和聪明老鼠的故事。懒猫总是笨笨地,彷佛是脑中缺少LTM一样,每次都会被TOM的同样伎俩给捉弄,却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已功德圆满地铲除异类,最后却落得被主人赶出家门。对于猫和老鼠的关系,我们小孩子有一种大人无法理解的观点,即是可爱的小老鼠应当咸鱼翻身。从来被教导的便是“老鼠是高危动物”,虽然他既不剧毒也不凶猛,但是他丑陋不入流的长相以及无孔不入地摧毁性就注定了它是被“人人喊打”的对象。可是,偏偏动画片里老鼠被塑造成了聪明伶俐可爱善良的God's creature,面对体型比自己大出N倍的天敌也能从容自得,无往不胜,而同时广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小朋友就会一厢情愿地误以为真实生活中的本尊们都是穿着干净的小内裤,带个迷你斑点的蝴蝶结还唱着动听的儿歌。然后,小孩们就会很兴奋地对家长说:“我也多想有这样一个老鼠啊”当然,大人们肯定是在将其视为玩笑话。可在此之余,是否应该多一层思考,这是为什么?难道只是简简单单地因为小孩子没有见过真实生活中面目可憎的原型,还是别有所指?

到现在我还是喜欢看这部卡通的感受,就像回到了温暖的床上,幻想自己的小脑袋里正在迸发无穷无尽的妙招去打败那面目可憎的所谓“正义勇士”——懒惰愚笨的God's failure。

不过,我明显感觉这样的怀念对于正处于过渡时期的我是不实际的。最近总是频繁地被老人家们教育,每人都义正严词地告诉我要未雨绸缪,雨天时要打一把巨型伞穿上防滑鞋,而一身雨衣是永远必须的。我的大脑袋里则像是总开着闸的泄洪堤,无论是什么潮流即使是凶猛袭来,停留片刻便会在我的世界里风平浪静。突然我觉得自己才是那个缺少LTM的猫,被不知是哪儿的力量摆弄着,捉弄着,还惶惶不知所以,遍寻不到一个理由,为什么?

我是传说中“好心的好孩子”,是传说中“认真的学生”,是传说中“与老人家们血浓于水的孝顺的下一代”,是传说中对“家国忠诚的子民”。可是我却敌不过那些鼠头鼠脑,不人不鬼的“有闲&有权”人士来的趾高气昂,专横跋扈。他们成了保持胜利神话的老鼠,我成了蠢笨的猫。

于是,我只能自我安慰地说我的优良品质无法让我如此堕落。
请问这阿Q吗?鲁先生要是想到我这样的“奋斗”青年在今天要靠阿Q来自我诠释与这个他所奋斗的社会的格格不入时,肯定要再翻开那本满是“吃人”的书,然后看见我和我的同类的象征性物件,陈列,我相信!(于是,又阿Q了...)

下吧,下吧,这个大雨。在我家乡,雨天是肮脏的,雨后仍是肮脏的,而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是洁净的,包括两极都是不完整的!

离题了,离题了。我从来没法连贯地思考,这算是格格不入的根本原因之一。请读者自行寻找中心思想(很可能没有)

Tuesday 1 July 2008

做人的态度

今天下午睡醒起来,发现邮箱还是空空,在我最需要被通知的时候。
昨天BC里W小姐的一句pls wait for our need for...于是我心半凉
朋友中有的已经开始打包,出国的出国,工作的工作,找女朋友的找女朋友,貌似就我一个还在家里跟电脑战斗,说:“我要怎么才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兼职!”也许“体面”二字本来就带着不适宜的清高。其实工作不是没有,可是我又不知为何迟迟不去打电话,所以,
决定一:明天要振作,打电话!

回到家肯定是没有咖啡因的生活,即使是茶。但是,对于咖啡,我的迷恋不是因为它可是让我很exotic,而是它对于我心脏跳动的频率和思维活动的速率有提升的帮助。
p.s. 我估摸最近比较沉迷睡觉的原因是可以借此麻痹自己混乱且危险重重的POST-GRADUATION ISSUE。我的RP在这个命运悬而未决且非我力所能为的时刻,请上天念本人一心向善,绝无害人损己的潜质。。。(MS说太多)总之,我希望能尽早平安地度过高危期,在我沉沉睡去地时刻。然后觉醒来,便步入了我的身份认证阶段。
决定二:以补充睡眠的名义,把命运交于他人之手,我且与周公说梦。

打开很久没有光顾的NYTIMES,这是体现我自我觉醒要重新做回一个关心what's on THE EARTH的小人物。最近,本人处于信心危及期,对于运气和自信都是0的评估。权当作是要化悲痛于无形,个人之忧怎抵国家之忧的优良品质,我关心时事,举措如下:
坚持看完新闻联播,频繁光顾CCN, VOA, BBC, NYTIMES, Guardian, etc.
决定三:继续执行以上决策!

上帝考验了我对于某个学校的忠实度,结果发现我对其的厌恶从4年前的反感一步一步走到4年后的憎恨与厌恶,那一句“永远别想我对他说一句好话”绝对不是赌气之言!

同时,上帝考验了我对于这个国家教育运转机制和众人的人品,在我即将离开的时候,我还不知道结果。不过,这样的对立,就如鸡蛋碰石头,而我明显不是SB。

Monday 30 June 2008

看电影咯!

处于我对此BLOG的特殊情感以及极度喜爱,我决定绝对不能在这个页面上出现不好的回忆和阐述。
以下是我需要补给的电影营养,在我需要build up my body and mind的时候,在我极度ginks的时刻:

一个国家的诞生 & 党同伐异
夜 La Notte
战舰波将金 & 罢工
大路

以上暂拟为红色警报状

其实我应该还是先按照导演来看片子,对于初学者而言
法国的,瑞典的,意大利的,英国的,美国的
同时,我还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Saturday 12 April 2008

《立春》一说

(favorite)

好,终于我有心情来说说《立春》了。

放去糟糕的见面会不论,《立春》是一篇散文。
没有高潮,没有强烈的矛盾碰撞,没有linear应该有的因果。

影片一开始便呈现一个已经个性较为完整的人物,王彩玲架着一副臃肿的身体和麻子般的面孔,对旁人视而不见,在黄土地上走路还哼着歌剧,不论及别人的问话自顾自地不断对自己重复:“我要调去北京了。”然后,打开了小木门进了自个儿的房间。她的世界就是一个小屋。她在小屋里为自己唱着歌剧,为爱情显出了肉体,而这间小屋门总是开了有关关了又被撞开。

离开。王热爱歌剧,王对于北京的向往已超出了对于艺术的纯粹热爱,带上那个时代的某种烙印,一种对于“离开”的向往。她对四宝说:“我不想在这个城市产生爱情。”因为一旦有爱情,她便无法抽身离开了,但最后她还是陷入了一场自导自演的爱情,就如同她对于所有人所说的关于北京的谎言一样,自导自演到一种自我陶醉的状态。最后,王以一场类似于超现实主义地“华丽”降落和复生结束了爱情。但是,她却仍在继续那个自导自演的话剧。她告诉别人自己是为一个追求自己的男人,一个自己爱过的男人留下来了,掩盖自己被城市拒绝的事实。终于,又有一天,她为了完成她人的梦想,再次去了北京。当她放弃了一个即将到手的北京户口,亲自拆穿了自己的谎言,可以说将自己完全地投入和曝露之后,却发现原来自己深陷一个骗局。她几次三番地努力的离开,最终又回到了原点。她似乎永远走不出去,回到了那个刮风下雨都不倒的小屋,一个没有了邻居的小屋。从此,她开始梦醒了,居然说出了一句:“那是因为我比你差,所以你把我当朋友”的话,她开始现实了,开始妥协了。

而为什么要离开?在一个男人跳芭蕾舞被视为变态,没有人为歌剧停留的乡村和年代,你所拥有的艺术天赋其实成了自身的一种负担,她越是出类拔萃,你就越是为其自我挣扎。起初,王只是有一种地点的错位感,她认为是她所处地方的不利,所以千方百计地要弄一张北京的户口。而后来,她的命运最终是被证明是一个时代的错位感。当她选择护养小孩,带她去天安门时,她就明白生不逢地,更是生不逢时。
跳芭蕾的胡老师最后以一种“同病相怜”的口气祈求王彩玲和自己结合,已向这个社会的标准做出妥协,被王断然拒绝了。她对胡老师说:“你是与社会格格不入,我只是不甘平庸。”虽然,多余他们二人的实际差别,我并非完全理解,除了一个程度是否极端之外,难道还存在一个社会宽容度吗?不过,这个插曲中,出现了第二幕最感动的场景。



胡因为“蓄意强奸未遂”而进了看守所,王坐在见面小屋的铁窗一边等胡出来见她,面对着一扇铁窗,两把冷冷的凳子,和一张白墙。当胡出来说了一句大意为:“我觉的挺好的,比在外面舒坦多了”的话后,不仅让我想起了Bresson的《扒手》的最后一个经典镜头。扒手终于被捕,他对着窗外的爱人说“what a strange way I have to take to get you”同样,此处,监牢对于胡而言不是牢笼,反而是一种救赎。他逃离了社会上的指责的中心,他的艺术天分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得到肯定。如果,他与一个正常世界的格格不入,便需要他从另一个畸形的世界里获得安慰。他成功地离开了。

镜子在故事里有意思。导演在片子里用镜子表达理想,又是表达一种逃避。唱歌剧,诗朗诵,画油画,跳芭蕾,导演都是着重从镜子开始切入,表现当事者的投入与兴奋,而仿佛这样的投入与兴奋只适合通过一个光学构造的影像传达,更为完美,而一旦画面再切入现实,这样的理想主义就会破碎,幻灭。不真实+不真实=真实,当事者愿意接受的真实。

影片不是王彩玲的一个独角戏,而是一个时代某些有志青年不得志的缩影。最后王那种很bizzare的演出照,是真是假的讨论毫无意义,而scene后的那句话:将此情此景献给所有王彩玲一样的人,总让人有感同身受的体会。因为千千万万个王彩玲,故事里每个人都是王彩玲和她的翻版,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特殊产生的王彩玲,她最终是脱离时间地域局限的被generalize了。


Randomlly @ 2008-04-08

突然想到的,要记下来几笔:
1. 那天N问我们,当我们不能赤裸裸以白话的方式去严重的告诉人家“请爱电影”时,我们应该选用一种怎样的方式去让别人明白有一种对电影严肃思考的存在?我当时很理所应当地认为是需要靠所有投稿人的文字风格来进行耳濡目染,现在想来是有点太简单了。我们作为editor应该在每次推出的主题中体现一种连贯性,在这种连贯性中形成一种引导提倡深层次多角度思考电影的导向。不过,这样的方案要实施也是有局限的,并且存在一定的困难和迷惑性:我们如何在事先能预知怎样的主题可以有如此的引导作用,这是需要研究的;同时我们要怎样安排每一个承前启后的主题,etc.

2.今天快拿到Mtime上面的导演是候孝贤,激动了一下。上次在Qinghui见到他老人家(多谢M同学)很是受到他对于Bresson理解之益。看了Bresson的《钱》有一段时间了,其实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面无血色,面如纸灰,据候导的言语Bresson略去了演员的任何创造,并且运用如此的默然直捣社会结构的不平衡,社会价值观的丧失。后来再看Bresson的《扒手》却是太震惊了,这样的压抑性表演,我突然奇怪地迷上了这样地一种“丧失”,太触目惊心于这种默然下地起伏,社会的压榨使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可操纵和最终无可逃脱的悲剧结束,而最终“无可表情”成为一种激起观众控诉的stimulus。

3.希望下一次我们也能弄一个关于候导或是Bresson的topic.

My thoughts on AlternativeEyes映像@04/01 2008, 11:54

关于AternativeEyes,我主动说要再次启动,在一个过滤器不会拒绝大陆同志的服务器上展开。N很积极地回应了我,让我很是感动,请接受我一个感谢!当然,M是忙了,作为一个勤勤恳恳地film scholar,是鼓舞人地有干劲!我好像记得有超过手指的那么多次,她都是以“我要去写一篇东西”的字样结束了谈话。所以,我总是说好的,因为我没有什么可说;因为我的博客被大陆服务器拒绝了,我的话语权也TMD残忍无知地被剥夺了(估计有5个月之久)!
对于AE,我有一种复杂而美好的情感。她是我们三个在那个激情蓬勃的年代完全理想化下的行为,于是我们在自我完全释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挫折了也彼此争论了。其实争论最激烈的就是现在我还很N在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sell point是什么?其实,以前我们都很在意有人看我们的博客,我们不能做成一个自娱自乐的消遣品,但是什么样的文字形式是我们所擅长和希望表达的同时是有价值的,而怎样的文字又是有大量读者群的潜力的。这二者之间的巨大现实差距我们虽然可能已经意识到,还是没有能力将其解决,或者更准确的说我们没有选择妥协,我们奢求得到平衡。
后来香港出了全港唯一一本现今可以入目的电影评论杂志《香港电影》。N说它很大意义上是有一种满足某个老人家群体欲述说的需要,可能受众面是不大的。本来我很理所应当地认为作为一个发行物不论从经济还是从社会效益的层面上来说都不应该收到局限,特别是电影这样一个所谓的大众物。后来我又想起了另一个业界响当当的名字senses of cinema。这就是一个以专业写作著称的网络电影杂志,其权威度足以担当起dissertation的reference。而又有多少普通的电影观众能理解或是与愿意去理解那些牵扯上深度心理学哲学等多种社会学知识的电影解读呢?因为年轻的cinema-goer能去思考一个镜头的走位和背景都已经被认为是会看电影的啦!可事实是,senses of cinema仍然维持并蓬勃发展着,并被无数的film scholar认为是研究有成的证明地,所以它的受众可能是固定的有限,但是是无限地可以被扩展与发扬,它的权威被越演越烈地崇拜着!
我跟N的共同点在于都很认真地纳闷并思考着什么样的电影评论和电影杂志是有质量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探讨这杨的评论和杂志的定位。如果它自甘堕落成为八卦,我们何须忧心它败坏了文艺;如果它只是泛泛娱乐性地入门介绍,自有一大群的年轻观影人乐于接受,因虽然电影承担了很多意义,而在他们的意识里电影是一个消遣最多是一个可以进行附属思考的媒介;而除去终日写essay-like的专业研究人士,有那么一个团体的人正刚刚步入欣赏电影的行列, writing about cinema for its own sake,他们发现在电影所带来的感动背后有一种理性的分析存在,这并非是对感性的否认和教条化,和是让感性得到理性的支持。预示他们开始尝试从文化社会等的多种层面分析电影,拓宽观看电影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不是娱乐性地简介或是随意写作,他们认真地对待电影写作,为求一篇有理有据的影评。

此亦为我认为AE的出发点:倡导理性与感性地结合!
即如我所说,“有那么一个团体”所以我们必然是迎合的小众,但是此小众非数量上的小,而是一种相对而言的部分。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和时尚前沿的报道争眼球,也不是要和专业中的专业争权威,我们是希望能用“这一个团体”的力量,带出我们抒写电影的风格,告诉更多的人在消遣之余,我们更应该试图去深入理解一个电影,且撇去强烈的感情,请解释你的理由。但是,
理由不是目的,尝试就是成果!
AE能走多远,我不知道,每次看到Leopold的那张照片我就想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一个道理:忘却归时路。走了出去,什么时候是头,什么又是尾,不外乎都是路。

Friday 11 April 2008

走走停停

有了很多时候在要离开这个城市时才发现与她的距离如此之远。有人说陌生人更能观察更喜欢到处游荡,而我们总是要疑问是否这路车能到达目的地,因为害怕在这个我们理应熟悉的地方迷路。

这是什么样的时节是很难说清的,我仿佛从来不能记住这里的春天,季节的跨度达到模糊了记忆的程度,我也只能无奈地说这是夏天前的秋天,因为她拥有秋天完美的浪漫,风带着一种只有平原才可以的空旷见缝插针着。除了些许淡雅的色调,这是一个可以诗意的早晨。

似乎我又做了不合时宜的事情,在一个略有阴霾的早上我高兴地穿上了柔软的夏装,她宽松地随着风飘,我想为什么要让皮肤屏息呢,在这个可以自由呼吸的日子。马尾辫还在一蹦一跳,我好久没有认为高傲地认为自己可以不一样地穿梭于人群。

曾经傻傻地认为我可以闻出雨前的芳香气息是一件独一无二的大幸,因为我总是无缘故地迷恋那种即将翻新的气味,一种被迫无限散发的属于自然的气味。这个夏天前夕,我竟然在钢筋水力间看到了一片灰灰的天空,她带着将要下雨的征召,我却惊喜地发现原来路的对面是一栋老去了很久的建筑,她有着60年代的欧式面貌,在这个闹市与公路的交接点她沉睡着,被我们无数次地忽略。

我从天桥的这边去到了马路对面,又从马路的这边回到了天桥对面。也许是因为我行走其中,忘记抬头看了,这样的建筑自然离开了我的视野和想象范围。

这样为了一栋习以为常的建筑的来回奔波在这里是一件新奇的事情,我只是想,也许该放慢脚步看看了,如果我离开了,也许她某日就随着灰烬消失了。

随着,那年春天的风消失了。

所以我学会了

我可能错了,但是我却不会认错。
我错在自己太容易激动地认为我可以信任一个人,我也错在棱角过于分明。
有人说过逢人只说三分话,以前认为我学不会。其实,这个有什么难的呢?
不就是憋自己嘛,什么事情脑袋里面打转,心里面丈量,表面一副坦然自若,处变不惊的神态。
虽然,我无法在一下几个月里改变自己的形象,不过,我可以学会。
我告诉自己,“不屑”不是借口,只要去表现了,去发挥了,我难道还能差了吗?

我不是要世故也不是要城府,但是,
我需要让自己不受欺负,我要自己保护我自己,并且可以还击!

Friday 1 February 2008

寒冷的冬夜我看完了八部半

我承认Fellini是天才的,而天才也是复杂的,难懂的,他们总认为自己只是原封不动地讲述了世界的事实,只是同时他们也放任了事实的扑朔迷离。
P.S.:Leo对Fellini没感觉。

Monday 28 January 2008

White Winnter

我终于看见雪了,尽管只是雨夹雪,像柳絮满天飘一般,时隔17年后,终于冬天有了白色!
对所有听过我抱怨的同学们说一声:I finally saw snow, my dears! Winter should be white!

Friday 25 January 2008

上帝啊!我也要能看死算了!


哎呀,知道的第一妙高兴哈,原来世界和我一同发现了他(当然这样的说话有点太自恋),在我挥霍了积蓄的1/5后。

再回想一秒,境遇还是大大大滴不一样的。我只能在家里用DVD机抱着一个笔记本看黑白彩色夹杂,字幕时有时无的,法语英语默片并行的,26张D5。他们!!!——那些在德国的人,能去柏林电影节的人,愿意去接受超现实洗礼的人(请注意这个>的关系中,那些被删去的人),就能走进那么(我从未见过的)隆重的电影院,拥有立体声效和专业修复过的画面,并且再怎么周围也是一片崇拜或是竭力要学会欣赏的目光,并且附有观后讨论的碰撞。

与之相比,我的电影学习之路就有一本专门买自港大的笔记本陪伴着。
怎么拉?我很满足,MD!
充分表现我能与“时代同步”。
Anyway: http://www.berlinale.de/en/das_festival/festivalprofil/berlinale_themen/Retrospektive.html


P.S:UN CHIEN ANDALOU
His very first and one of the onlt two films with Salvador Dali


最理想的影片开头和结尾的一张,两个人深陷沙堆

经典的,请注意这个眼睛周围的皮肤组织,但suppose 这应该是一张女人的脸


超现实的,梦的结晶,达利制造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fgAhNTVxQQ/

Thursday 24 January 2008

,奈何桥。

居然梦里也会有De ja vu

醒来时发现这已经是第N-1次梦见同一个女人握着同一款至今没有在这个世界出现过的黑白色手机,高兴地向我说:“Hi”
突然,我被她一脸黑发遮掩下笑得灿烂的表情震住,怎么一肩长发飘逸,看不清模样,怎么穿成了波希米亚,怎么只出现了三秒,然后消失
我对着空气,揭开她的头发说:“那天某某也看到这款手机,她说一看到它就想起了你”,眼前空空,用手把那一缕头发别进了她的发丛
“为什么啊” 不是说话,仿佛她就在我身后银铃般地笑,那种不属于她的表情,活力得像夏威夷日光下闪亮的无数沙砾
“像你一样的高挑...应该黑白才是吧”
仿佛她还在某个旁人触摸不到的某个地方,那个只容纳她一人的世界,
旋转,飘舞

等一日,终于我们一席白纱,面面相对地说:
“...走,咱俩演戏去!”

P.S:Remind Sherry of the Aardman animation---Flushed Away

Tuesday 15 January 2008

最终还是需要我告诉自己的话

埋葬在芝士蛋糕中,我的新房客:德国,纽约,芒果,绿茶,酸奶...还好在轮到蓝莓之前,我要回家了。我更喜欢用猪蹄来补偿所有的消耗,冬天太冷,脂肪太薄,于是我裸露地被凌晨三点的海盐刮到满脸疙瘩。

终于,我还是没有能实现一周去一次电影院的诺言。不是我失言,而是这里的电影院同步性实在是高,‘BBN’和‘长江七号’就像是永远被雪藏了一样,看不见模样。我回家了!回家是一天又一天的电影,一天又一天不用负责任的劳动,也许我真地不喜欢牺牲我的思维去换取金钱,妥协我的自由去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那天和Z老在讨论《等待戈多》时,他说贝克特是对人类中的知识分子彻底失望了,虽然他也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人类整体是在倒退的。戈戈是思考的人,他总是受个人自身不断反省的困扰,因为他从来不付诸行动,而多多是一个永远与客观外界做斗争的人,他也从来不付诸行动予以解决,因为他总是很容易被阻挠或最终自我放弃。两个人的胆怯与缺乏自信使得自己永远地停止原地,永远地成为世界的旁观者,等待救赎,而无法自主地生活;Pozo则是一个生活的人,他能掌控人心,掌握时局,掌握生活的进退,似乎能很有自信的控制一切,但是当他再次出现的时候,他失去了视力,失去了洞察人心洞察世界的媒介,他丧失了自己能优越生活的实质工具;与他相伴的LUCKY,一个曾经能很优美地歌唱跳舞思考的人(奴隶),最终也无法有序地表达思想,他的思维处于混沌状态,他再次登场时既不能跳舞也不能唱歌,更无法思考,因为他也失去了话语的能力,或是权利。所以,在贝克特看来,无论是思考的人还是实际在生活的人都处于每况愈下的境地,他们的生活或者失去了实质或者停滞不前。

而Z老则说,如果一个知识分子需要能无阻碍的满足自己作为一个思考者的对于自由思维的“崇尚”,他需要“干活”,即是一个社会最根本地是需要你付出体力劳动用以兑现社会物质财富才能允许你以“思维”标志自己的生活,而决不允许你用无形无影的“脑力资源”开空头支票,因为这个社会太物质。而这个社会所谓的“对于思维的追求”永远是不允许纯思考者在做出物质兑换前以思维的不限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向生活借自由,所以他们永远无法像奋斗在经济第一 线的人那样与金钱产生最直接单纯的关系。对于前者而言,金钱是生活的必须与媒介,获取金钱这一第一劳动行为是产生精神追求第二劳动行为的基础和前提,而对于后者而言金钱则是目的(当然,此话决无贬义),单纯的为了金钱而金钱,他们可以选择用第一劳动行为去支付他们的第二劳动行为。但是,对于前者,第二劳动行为是目的;对于后者,它则是一种高姿态的奢侈。不得不承认,这二者在第一、二劳动的程度上是有区别。而如今的世界无限推崇的是那些能用金钱奢侈的人,因为“他们能洒脱地抛弃物质基础,去追求更高的精神的满足”。

以上话语,决无verbal irony的潜质,而是在再次证明我跟这个世界过于生疏后,我想如果自由是无法无价的话,我宁愿选择抛弃世界,流浪街头。

Tuesday 1 January 2008

BACK

早上起床,天气晴好

小孩子决定要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