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1 August 2007

也许难言


即使是微微发福的笑脸,也难让我不激动得上窜下跳,这就是R.Baggio的情结。

人说他少了脑后的小辨,少了澄蓝的犹豫,可谁说这不是另一个真实的Baggio。

曾经很是卖力地收藏从94到04年Baggio的所有联赛与世界杯进球,因此荡坏了家里的硬盘,痛心疾首我的200个球啊,还没来得及copy。然后,就一股劲地买所有关于Baggio的杂志和海报,渐渐发展成遗忘了Michael Jordan,一心一意为了Baggio买《体育世界》,且只看足球报道的一面往往忽视跟它UP-SIDE-DOWN的篮球专栏。更傻地,就是买了两盘他的INTERVEIW VCD(那时还没DVD的事),回来很兴奋的打开,结果满耳意大利语,发行商还不屑配上个英文字幕。从此,决心一定要学意大利语,而且在没学会之前决不买那本《天堂之门》——我要看意文原版!!!

但在看了那次的采访后,我才发现原来Baggio是如此一个爱笑的人。而我只喜欢了半个他。

因为一个比胜利的跪拜更让人铭记的背影,因为一次又一次被拒绝出国家队,因为一个永远无法握在手中的杯,让Baggio以不完美为我们划出了完美英雄的定义。我们可以怪罪于伤病的折磨或是Lippi,Trapattoni等人的高度远视抑或是上帝公平的玩笑,但无法不惆怅,当意大利军团终于完成月球久违的一步时,亚平宁王子早已脱下蓝色战炮许久了。

而蓝色,却是因为Baggio才在我们心中明亮,在我们心中有了牵挂的意义。

94年,唯一的记忆,只能是一个背影。当时Rossi还是意大利的核心主力。在赛程前期B只担当一个以替补为主的角色。后来,他渐入佳境,与Rossi的搭档帮助意大利顺利闯入了决赛,他本人的突破,进攻与射门属于意大利的神来之笔。但就在与Brazil的点球决战上,红玫瑰球场却自私地截住了这位天才的英气,要让他用一个绕人心碎的蓝色背影点缀自己的魅力。于是,Baggio无力扼腕。那一年,Ronaldo 不过是替补席上的一个小毛孩子。

98年,我多么鲜活的感情,清楚地告诉我那个背影属于一个叫Roberto Baggio的意大利队新核心。一席蓝色中,他是10号。记忆犹新是与智利的揭幕赛。在Vieri突破为1-0时,他兴奋地顺势滑倒在草地上,与Baggio拥抱一团。虽然后来一度出来2-1的尴尬局面,是Baggio迟到的一个penality让意大利有惊无险。从此,我认识了他周围的Vieri,Inzaghi ,Maldini和Bufon,于是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梦幻军团,那片蓝色充满朝气充满一切可能。我着迷于他们那种而今迈步从头跃的气势。即使教练再保守得象木桶的战术,也能看见Vieri和Inzaghi的进攻,Baggio的起承转合,当然少不了Maldini和Bufon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功劳。似乎他们眼中别无他物,就一个闪着金色的明星。结果,也许是因为蓝色永远是童话的咏叹调,童话永远是残酷的双生体,当年的胜利降临给了另一种蓝,France。无法否认ZIDAN之于法国足球的伟大,就如同无法否认Baggio之于意大利足球是永恒的缺失一般,上帝的垂怜失无法打包批发,而我的热爱也无法复制双分。从此,无理地狠了一个Fran'ce(却是不能讨厌ZIDANE)。那一年的蓝特别犹豫;那一年,Baggio完成了他最后的世界杯征途;那一年,Owen这匹黑马横空出世,Ronald辜负众望。

post-98,我就总是在每个周末忙慌慌地回家看意甲重播,他转战多少个地儿,我的支持就无理由地风雨变换多少个地儿。从Inter Milan到Brescia,他还是被Lippi那个败类给埋没了!而Trapattoni也没有多么明智。

2000,Euro Cup,定然是少了Baggio,于是再骂了一个Trapattoni,无视了那个重金属废物:Piero。好在,有Vieri,Maldini还有一个有如神助的Toldo。最后一刻,因为一个叫Trezueget的小子,我叹息了!意大利身着白色战服。第二天,上山,下过雨。跟男同学争吵了一场,要不是少了Baggio,轮得到France!其实我明白,那时France正黄金。

2002,因为中国队很梦地闯进了FIFA,于是学校公然允许我们停课看个WC,当然必须是有中国队的。而遇到是意大利的,就定要约上胆大的一群男同学溜出去,到小卖部去边啃没泡的泡面边乱跳乱叫。对于我而言的02WC最后的一场比赛,我却无法看。讲台上某男痛诉自己钟爱的Janpan被淘汰,我却和同学在讲台下隔山发电报。他告诉我Vieri进球了,1:0意大利领先Korea,我就在心里哈哈大笑,甚是放心。可过一会儿,他又比个2-2。什么!这算怎么一会儿事啊。抽个课间休息的空,却看Maldini蓝色球衣上的斑斑血迹,我恨死了Korea!终于捱到下课,扭头直冲小卖部。结果,看见他走过来,对我无奈地摇摇头。妈的,象演了一部Psycho。真TMD地不敢相信。我只认真地记了安贞涣一眼,永远BS他模仿Raul亲吻戒指的SB象,顺便瞄了矮肥的裁判一眼,然后回寝室抱着同学嚎啕大哭了一个晚上。从此以后,抵制一切made or born in Korea。第二天,他过来安慰我说:“没事,我的Argetina不是早就歇菜了吗。。。”不过我想,我失望的不是某一场失利,而是我的梦幻军团被困在那个保守的木桶中,昔日吸引我的朝气只剩残喘。更重要的,这个军团代表了Baggio!我很不专业也很认真地说:“这不是意大利队,这是有过Baggio的意大利队!”那一年的蓝色上有血迹;那一年,ZIDANE陨落了,Ronaldo毫不费劲地证明自我,一个叫Ballack的小子吸引眼球。

04,Baggio已在Brescia很久了,终于在他完成了自己在Seire A 的第205个进球后,退役了。我不置可否。意大利足球对于我还剩什么呢?一度很讨厌有人在面前提Baggio的时候要附上一句:“我说的是Roberto Baggio”。好像非要提醒我世界上还有一个Dino Baggio,我就很冲的回一句:“就你会口吃,半天Ba不出来”
04,Euro Cup 期待在Cassano身上寻找希望,能不辜负师傅Baggio的栽培,结果找的却是他一汪年少轻狂的泪水。我却只是默然。

post-04,我终于因为繁忙疏远了足球,除了时不时瞄一瞄Inter Milan别无它念。

06,WC一到,我完全是无条件反射地宣布:永远支持意大利!其实并不看好意大利,因为Lippi。但每场比赛决不能拉,和朋友在凌晨两点出宿舍门,早上6点回去睡觉。顶着月光出日光回的作息时间让楼下负责开门的保安很是不解与无语地问我,有那么好看吗?啊!我只能回避话题,搭笑着说:麻烦您,再给开个门吧。。。出了小组,过了瑞典,过了阿根廷,很是艰难地过了德国(唯一一场在有意大利时我还保持中立地球赛),终于遭遇到也是一路跌跌撞撞过来地老冤家Fran'ce。我无法说这场比赛意大利胜得如何,少了ZIDANE这场复仇是不完整地;因为 Materazzi,这场胜利是有瑕疵的。可无论如何,虽不及黄主播因激动而口无遮拦到失掉饭碗,我的偏爱是盲目的。这个世界上永远无法公平,今年上帝垂怜ITALY,一个被遗忘许久的漫步者。当Cannovaro举起金杯的一霎那,我脑海里却满是Baggio,猜想他现在感受怎样,是否有一种自我的成就感?也许他根本没咋样,除了很激动外。而我好像还为这个“曾经有过Baggio的意大利队”终于胜利而感到一种完成的满足,有种属于我的胜利。那一年,蓝色上撒满了胜利的亮片。

在属于巴乔的N+1个论坛,范儿吧上,不知多少次讨论过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意大利的球迷最多,而其中喜爱Baggio的人最多。其实,我们不是询问原因,而是要告诉那些路过的人:诚然,Baggio并不能完全地代表意大利足球,但代表了我们的足球梦想,一个因Baggio而生的足球梦想。

就像我很固执地认为只有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才能明白周董一样(从初三跟他一起数星星到现在跟他乱舞春秋),也只有我们才能明白那个背影的力量。多年后,我还是看着这个背影,落泪。

还好,他这次终于来了中国。一直奇怪,他为什么不相信中国的佛教,却着迷于日本。看见他穿着唐装,笑得山字须都开了,我好像明白,以前我们爱上的除了他脚下的完美和双眸的犹豫之外,我们还爱上了为他惋惜并期待着;最后我们爱上了他永远功成名不就的遗憾。殊不知,我们更多地是蛰伏在对完美地无望渴求中,借把他人的惋惜比作我们的惆怅。尽管,Baggio承载了这种可能性,但对于Baggio本身而言,足球不会是全部的生命。而他也是在享受生命与信仰中的某一重要阶段后,功成身退。而今,他仍然以Baggio这个无双的灵魂美满微笑的生活。

请祝福一个完成的Baggio!

Tuesday 28 August 2007

unspeakable

一切都仿佛光影流动,伴随清泉潺潺

吊脚楼下,压抑的平台,青石板路,薄薄一层白雾,MB 245

一个人衬衫短裤,一个没有倒影的“我”,一个无法识别的M

大家似乎都直接用右脑交流,而不是嘴和耳

有人妥协解脱地笑,有人固执倔强地摇头,有人无忧地表示赞同

菱形芯片,否认地拥抱,执意要双脚离地走,进屋坐下

唯一的一句:“This is the girl who is writting to you. She is (R...)”

顿时,摄影机消失。

只剩他们两人在我昼伏夜出的根据地里,而我一人在床上,看见午后凤凰的阳光溢进了窗。

怎样地/的看电影

某天某16岁少女得知我正在扫某本号称国内知名的电影杂志,就用一种深沉沙哑的口气问了第一句:“你看了多少部电影啦”。。。
“啊,这是什么问题啊”于是我支吾到,“我还真没算过”。接着,
她很轻松地自问自答:“我算了一下,我到现在大概看了由500部电影了。” 于是,我。。。
震惊了!“啊,她的计算能力还是很强的嘛,是可以去当个精算师的。” 然后,
看看手里这本杂志,这期真的是很没劲儿。要不是别无选择,我也不会买这本很是半吊子的影评了。不过,
她则认为,“我每期都买的”,于是懂了一个“看电影”。
我只好说:“还是不错的,还是不错的。我就从来记不住看了多少部。”后来,
无意中听见她给另一个14岁少女谈天说地,原来她还是一个爱看鬼片的小“影迷”哈。

其实,如果我能像L一样,几乎每天看一部,也许我也是能记住的。
我想在这点上我能像个他。

Run Rola Run

世界上最郁闷的事情就是一部电影明明已经下到99.8%然后就接连三个小时一直不动,结果第二天打开电脑,它要从00.0%重下!!!上帝啊,我的TEN MINUTS OLDER啊,我已经很older了!!!

于是,我莫名其妙的开始回想一部看了N遍的Run Rola Run.
The whole film is like someone is playing a computer game. The plot can be reactted and redone over and over again if the player i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 Starting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with a football, the player Rola is about to make choices at various points. It seems the routs she runs past for three times are more or less the same. Actually, they vary from each other as Rola makes different detours each time in an attempt to run against the time. In the film, not only the clock is the time marker, the bankguard's lines, the passers-by's position, the cars, the glass porters...can all be the time markders. Rola is running to adjust the time meeting them. She assums that she is running toward a destination and won't be distractted by others, but she is distracted by their passers-by and her and the kit to her boyfriend's problem is hidden in the streets. She is unaware of the fact that the whole world is also running as she is and she is unable to outrun the every possibe chance.
"Who are we? What makes us think what we are?"...these kinds of life-matter questions set the tone for the film as it talks about how life goes on and what we are in comparison to the life as the life is departed from us and belongs to something else. At first, I assumed it talked about how life can be changeable and unpredictable as everythings can be turned over and nothing is settled. Even it may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philosophy as the world is not yet to be known. On the other hand, as I think otherwise, it may as well reveal a truth that it seems we are in control of everything; however, which waywould Rola choose at the first time instictively and is there any chance left for her to choose again. As a matter of fact, such a film serves as a remedy for the regret and make sup for the unsatisfactory past as we are not able to replay it in the reality. Life is like a game which is written into the memory disk by the programmers, even if it offers chances for players to start over again. Do these how-to-win game books really work as to beat the programmers? Life is unpredictable not in the terms of its possibility to be redone but in the terms of its too fliud nature to be controlled.
And the camera work and the idea to combine the animation, MTV and the electronic music with film is rather making the film innovative as an excellent expression of Modernism.
I feel it needed to illustrate with the captured picutres on the camera work.
Anyway, I still prefer to understand the film as a funny game and the directerTom Tykwe is a game lover himself.
The football is round. All roads are leading to each others; all routs can be met up.
After the game is before the game. ---Friedrich Hegel

请赶快下吧,还有Paris, je t'aime在排队啊。。。

Sunday 26 August 2007

Listen to the flowing river

虽然很累并且什么也没带,除了一葫芦米酒和三张法语碟,但我还是忍不住说,我终于听到了江水流过枕边的声音,它让我的梦都变得很甜蜜。

Thursday 23 August 2007

leave me alone


Please leave me alone with my calmlife: film, icecream and a far-away you

Go to HELL

If only I could kill her and bomb the danm place!

Sunday 19 August 2007

Settling-Tara MacLean

Am I real? Am I true?
Am I borrowed? Am I blue?
Is it just the dust of leaving you
settling?
Am I fair or Am I strong?
When I there where Do I belong?
Is it only skin I touch
when I reach for you?
Oh, the leaves they fall,
they go so far sometimes.
Do I blame the wind
or the tree that let it go?
Or do I wave goodbye,
settling?
Do I stay and Do I fight?
Is it wrong when nothing's right?
Or is it just the closet light
I've offered you?
Oh the leaves they fall,
they go so far sometimes.
Do I blame the wind
or the tree that let it go?
Or do I wave goodbye,
settling?
So many times I needed
you to be strong for me.
But you bend beneath
the slightest breeze.
You have no leaves,no leaves, no leaves...
Settling.ah~eh~
Am I real? Am I true?
Do I stay? Do I fight?
Is it just the closet light?
Is it only skin I touch,
or is it just the dust
settling?
P.S. Are you telling me that it's worth your remembering?

Saturday 18 August 2007

我们的“映像”

今天Alternative Eyes终于隆重推出了第一期,感谢所有为我们绞尽脑汁的同志们,还有我特别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情绪的上图作者,但都是“为了电影哈”(太装了一个)。。。

在此,请所有MSN成员努力加油哈,请所有飘着的人认真降落一会儿,还有下一期的!!!

P.S.
Sherry,多谢了,很难得又剥夺了你的睡眠!

旅途劳顿,险象环生(修改版): http://www.inblogs.net/alternativeeyes

漠视-事件

S 告诉我某个男人在海的那边但没有和她有任何的联系,语气平和;
M告诉我有人可能觉得UNFORTEGTTABLE,我却说那我在凤凰给你寄张postcard吧。



在临行前莫名其妙地听说了一个关于凤凰镇里某座桥坍塌的消息,突然傻想了起来,也许我几天后坐在车里行驶在桥上,还很高兴地听着歌幻想这些倒行的山,结果,轰一声。。。(没了下文)

仿佛一个小学时的“彩虹桥事件”。“贪污”“受贿”“假公济私”“豆腐渣工程”……死了多少人这个数字大得超过了我脑容量所以模糊。但是印象深刻的是就在那些涉案人员被判处死刑的当天,居然雷声轰响,大雨倾盆!就像拍电影一样,周边还有人配上旁白:真是老天爷开眼了!于是,这场中国式的悲剧被神话,而太多无辜的灵魂为其凋零。满眼鲜红也惨淡,谁人能堪。

如果老天真开眼,它就不会每次只是后效应了。
不可预想这次“凤凰桥”是否会成为事件。
如果。。。
那么,我只是对数字不敏感的模糊,有些人就是对历史麻木到漠视!

Friday 17 August 2007

Letter from 5 hrs later

很高兴收到Phllip的信,感觉一切都未走远,抑或许他是例外。
x月xx日以前我一直笃信短暂因为无法掌控永恒,进而keep everything at its best
y月yy日之后我开始相信即使无法永恒,但也要try to work it out and make it better
z月zz日时我竭力暗示这个世界已经是个地球村了,但得到的答案却是If I won't have dinner with you now, it will be never;you are not my childhood friend
所以,我现在也只能读着Phillip的信满怀希望与无奈地高兴了。
NB: z>y>x

Thursday 16 August 2007

最重要的小事

忘记给S说最重要的事:“一起去尼泊尔吧!”

觥筹交错,过眼烟云

Wednesday 15 August 2007

小事·2

Standfast出了新专辑Beneath and Beyond,比以前稍显柔和,配乐并不繁多,且更透着北欧人天籁的水灵。一首Afternight,我每夜必备之物。

今天最让我开心到疯掉的是将要收到Stanely Kubrick的全集,明天去取一个!哈哈哈,虽然是耗费了N个炎炎夏日的辛苦,不过还是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碟了。但是,我觉得在此之前还是先完成一个Almodovar吧,没剩多少了。我似乎对他的颜色更是着迷。某天看完DAVID LYNCH 的BLUE VELVET,我可以比较确定的说实在不可能喜欢上他。这并不是BV造成的,反而它是我所看过的DL的作品里最带点地球味的影片了,只是一个“BLUE”的结局怎么也不是我认为的DL的风格。如果说是我无法欣赏这样的cult film,但矛盾的却是我有种十分想探究Eraserhead的欲望,因为实在诡异到可怕的地步。(关于BV我还会再写一篇的,等天冷以后,huhu)

有天朋友把我AE的invitation贴上了他的博,还告知了我他朋友的一些意见。现在回头想想,原来这样的意见有点小孩子气。他问了我一个真是无从回答的问题,AE的theme是什么,主题是什么?后来M脱口而出,这就像是小学生问老师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而他们可能不知道很久以前的一次高考就告诉了他们: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事实是,还有很多人都活在一个习惯被灌输的IDEOLOGY之下,全然不知,以为自己成熟到支配自己的思想。明明是习惯了被提供选择,却还无时无刻不说我们需要自由选择。不知道能不能说,我们是这样走过来了,或者该说我们还在这条被设置的路的尽头在奋力挣脱。创办一个AE就是自主的宣言,居然被质疑我们是否有aim。
没有theme?不要theme,要theme就局限!
非要说我们是XXX的一个团体,我们希望XXX人来加入。结果这个XXX就是重三叠四地限制性形容词。最后,发现这两个XXX还有交集,于是又筛选了一个,结果不觉变得:集体自恋。不是反对小众,也不可能有多大众,只是希望不要再强求要大家统一穿一件衣服,说这是标志!个性不是你跟着时代潮流喊的一个口号,而是你真能心领神会,需要即使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却也能说I create myself!

居然我朋友叫我去日本拍电影,疯了!然后就像大岛诸一样,出了一个百无禁忌的《感官世界》,我还想多活几年!总觉得贝托鲁奇的The Dreamer不算是典型的情色片。情色片的主题应该是探讨性与爱的,而这部片子更像是导演探讨电影本身价值的作品。三个人在一起重演电影经典,孜孜不倦地模仿猜想电影片断和人物,电影是他们的生活不是娱乐。但这样的生活是不真实的。真实的生活是残酷的,充满的革命,斗争。我有时不清楚Leo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了电影馆被关闭而领导抗议,但当真正动乱发生时他却躲在家里品红酒谈电影,最后他又终于跑上大街带着妹妹投出了掷向警察的“酒弹”。电影与生活,光与光源,哪一个才是可以存在的世界?

听说HKU(HK Film Archive)最近要办Alain Resnais的电影展,真的很BALL,又不能去了!实在是被《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和《全世界的记忆》的创意给打动,特别是前者演员每一个动作神情都显得漫不经心,却是精心雕琢的,台词反倒是第二位的,只是起着交代一个没有框架的剧情而已,人物真正的心理变化反而是一些刻意的舞台化的动作表现的。所以我决定,势要将意识流进行到底!(有点傻)

MSN今天终于又开会了,嘿嘿

小事·1

暑假的生活真是无法用惬意来形容,热得像是和上千人关防空洞一样。于是,突然想起以前老小老小的时候和一群男同学躲在防空洞里还可以避暑,不觉现在全球变暖比我变老还快。

某人的儿子周末满100天,于是大肆邀请除了亲朋好友三姑六婆之外的社会关系上的大堆各界人士“共享盛举”,还期望所有和他一般老的人给一个还衔着奶嘴儿地主儿说:“一百天快乐”。可我去年就眼睁睁的望着生日在一场失利中度过而遗忘了,直到朋友打来长途问你要什么礼物啊:娃娃熊?上帝啊,我以前只看过圣斗士和西瑞,要不就是魔神坛战士。。。于是她承诺的那盘EMINEM的精装打口碟只有等我自己送自己了。而今年我的生日是要去面对IELTS成绩,我估计会乐到死掉。

说道IELTS,某天和H谈到去ENGLAND的未来。她幸福地说他们两个人在SCOTLAND那儿如何如何地奋斗,我只好自娱自乐地宣称将来一定要召集人从LONDON骑到PARIS!!!Le Tour de France 仿佛所有听过此话的人都一笑而过,居然H还提醒我说:告诉了你晚上失眠要喝热牛奶,不能乱喝酒。还真是被他猜中了。以前某个-rry也是这样告诫了我一个,于是我就反问那你能不去CLUB吗?
那顿饭成了永远的一个邀请,我都在MAXIM陪L吃了N次咖喱了,他还每次在六楼徘徊着笑着说你先给我打电话吧,我们去喝茶。
所以我对在ENGLAND的afternoon tea放弃了。

太热,不要咖喱也不要茶,我要白冰棒

Monday 13 August 2007

Miscellaneous

最近为了AE的影评是伤透了脑筋,不知为什么突然间很是反感那种对香港电影的一贯评论。重新翻阅的July的《电影世界》,有句话很对,就是香港人对香港电影的分析大多都是与社会,社会学相关,从技术层面对其进行分析的文章很少。还好,前不久看了《银河映像》的关于一篇《一个字头的诞生》的review,则是对这部电影的用镜做了细致分析。

AE的头期要写香港电影的十年,透过电影看这座城。对于这样的企划,我是赞同的。可是真真让我下笔写,却是很无力。
我对于香港的文化,在到达之初是保有很大的抗拒性,拒绝被同化,不想成为想象中那种世俗虚伪冥冥中被注定又无力挣扎的角色。所以,在最初接触到HANDOVER此词时,却真时不以为然它对于这座城的人而言有多么历史性转折性的意义。
后来读到Tony Williams的里分析徐克的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系列说它讲述的就是一个香港人身份寻找的事宜。他分析这个系列的第六集并将他与成龙的《Who Am I》一同进行分析。两位主人公都是在意外受伤后失忆,又强方百计地力求寻求到以前的记忆,而对于失忆后的生活却也不是完全地接受,终于历经辛苦他们成功地找回了记忆。
读到此处,我不觉假设自己是逃往香港的一个内陆人。我有一个属于PRC的记忆,一个被光辉的民族奋斗史笼罩的communisit的记忆,但由于整个社会的混乱,我选择了离开;而在香港,社会背景由communism变成了capitalism,我的身份也自然要转化。对于过去是保留还是遗忘,是keep nostalgic 还是 amnesia?这个几十年前的问题,随着1997的临近再一次haunting着新一代的香港人。香港和港人地特性他们寻找地其实时属于香港人地一个集体记忆,用什么定义香港定义香港人?除去香港本土的居民,那些移民的后代,面对handover以及handover后的将来是不确定的。在长期享受到资本主义殖民地这个尴尬身份所带来的相对富裕的生活后,也许他们对于到底生活在谁的统治下已失去了强烈的意识,也许他们看重的不是who而是what。但现在,在handover到来时,他们被强化了who的概念,被提醒他们在PRC的遥远过去,别承诺一个无法预知的未来,所有的人又开始了选择,nostalgic or amnesia。当然不少的人选择了migration, 难怪有一次一个加拿大的朋友说在TORONTO的华人几乎都是香港人。

荧幕上涌现了许多探讨香港面对97-handover的电影。《去年烟花特别多》,《甜蜜蜜》,《Who Am I》等等。

在一次讨论会上,我突然发现其实杜琪峰的《PTU》也是一个讨论香港身份遗失的作品。影片围绕肥沙寻枪以及PTU帮助肥沙寻枪而展开,故事发生在子夜交替之时。一个非典型警察形象在下个月就要升职的情况下丢失了其身份证明物:警枪,于是为了保住这个promotion,Lo因为兄弟之间那分情谊答应了帮助肥沙寻回枪。讽刺的是,当肥沙千方百计要寻回枪,不惜与黑帮合作为的就是给自己的警察身份找回个物证时,他却与一个gangster无意中交换了身份:他误拿了马尾的手机,被电话的另一方误认为时马尾;同时也给Madam Zhang提供了怀疑他的线索。一次误拿电话出卖了他的身份,而那把枪还是不知所踪。而最最不可思议的,就是他如何找回了那把枪。在片尾最后那场staged似的混乱火拼中,肥沙被避到原来他丢枪的拿条小巷,眼看对手举着枪就要出现了,他一头扑进了垃圾堆。只听一声枪响,一个人的脑门心红色的一点还在冒烟,而跪在地的肥沙却傻笑了。原来他在那堆垃圾里找到了自己丢为被小混混误拿的警枪。所有的曲折,饶了一圈都回到了原点!肥沙的身份不再受到质疑,所有的警察,PTU都同意编造一个故事来掩盖这一夜的事实。其实由肥沙丢失警枪,有Madam Zhang的失职,也有一场因为警察而起的枪战,一夜风波之后世界仍然透显着太平,而升值的还是静候升值。

以上不过我一篇essay的小部分,由于时essay不免有许多立论论证的弯路。我决定让他的瘦身版再AE的第一期见见天日!

其实对于香港的警匪电影我一直有一个不解的问题,为什么香港电影里的警察总是有种schizophrenia的趋向。(以前给L说过这样的想法,他似乎也很感兴趣。)首先从《暗花》里梁朝伟塑造的那个“只要给我钱就行”的警察开始,他是一个游弋在黑白之间的棋子。残忍,狂妄,自负,最后又拜倒在命运之下。刘青云在牢里对着他一言不发的玩着一个橡皮球的情景也就是在告诉他:不是你被偶然选择,而是你注定了无从选择。接着是《暗战》里刘青云与刘德华那种发生在兵与贼之间的惺惺相惜的友情。他们因为一场复仇的游戏开始,谁是兵谁是贼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游戏,敌人变成了战友。再到《PTU》里,肥沙这个狼狈的警察丢失身份,又与匪徒交换身份,他从一个警察变成了被警察怀疑的对象,尽管最后他巧合似地照回了枪,掩盖了丢失的事实。这样的塑造似乎是在映射着香港这座城的身份。警察本是保证这座城的安危秩序,可现在连警察这个正义的代表都概念模糊,身份缺失,并且还游走在正义的边缘,那么这座城到底又是什么样的身份,未来又怎样?也许,这样的混杂也是再说,其实不需要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这座城在这样的混杂下依然生存着,繁荣着。这就是属于这座城独特的生存之道。

So far,this is what I've thougt about!
很后悔,没有能按期完成那份关于Johnnie To's Gangster World的essay,不过最后还是有一篇PTU>。
只是完成得太晚了,晚得无法挽回了。

Tuesday 7 August 2007

Cashback


又是一个失眠者,又是一个失意者,不过这次的失眠成就了一段美满的恋情。

开篇的第一个慢镜头,就把Ben Willis作为一个爱情失败者的形象生动的刻画了出来。面对当时还深爱着的女友在自己面前如女高音歌剧似的破口大骂,Ben却是一副无可奈何或是可以解释成伤心到盲目的表情。他耷拉的双眼顿时让我想起了另一个熟悉的失意者:Tyler Durden。于是,我开始先入为主地期待在男人公多出的三分之一的超市夜生活中有什么诡异的怪事发生。

诡异的事情没有太多,奇怪的人倒是不少。有两个总是沉迷于意淫的好色之徒,有一个装模作样地慷慨激昂地老板,还有一个爱装腔做势地功夫小子,当然还有梦想当导游地SHARON。导演赋予BEN的特异功能即是能自由地停住时间。那停住时间对于BEN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次,他在超市里,停住了时间。每个人每件物都成了腊像,唯有BEN可以自由游走。他安静地see through这些女顾客,就如同他小时候see through同班女生一样,他脱去了她们的外衣,细心描绘女人美妙的铜体,然后再给他们穿上衣服,转动时间。BEN看女人总是带着一份对她们身体地欣赏与尊重。每一条曲线,每一轮廓,在他笔下都可能是一段爱情。这样的see through 不同与好色之徒的意淫,这可以是对爱情的探索。究竟谁能说清两性之间地爱到底是不是源于最初对于身体地渴望。身体是美的,而建立在这样基础上地爱也是美的。一旦把身体看作一种艺术,那么因身体而衍生的爱情也是一种艺术。当BEN对SHARON有了真爱后,他也同样幻想SHARON跳脱衣舞时的妩媚神色,那时的SHARON似乎成了一个舞蹈者,带着一种妖艳的美。第一次的时间停止,BEN完成了将爱与欲内化融合。

第二次他又有两次刻意停滞了时间,但是这两次他都没有对客观事实做任何的改变。他没有能改变足球比赛的结果,也没有能挽回离去的SHARON。他做的只是抽离出现实,再度沉寂在他认为的一个没有任何危险的静止世界里,让他更看清了这个世界。

最后一次他停止了时间是在个人画展时。BEN认为,美是存在于瞬间的,所以他在超市里停住时间,截住那一瞬间的美;他将与恋人的最后一段相处分隔成一秒一秒,然后再连接在一起就成了慢镜头;所以,他的画展中的所有作品都是记录的SHARON的每一个瞬间的神情。而当SHARON出现在展馆时,他又停住了时间,带着SHARON跑进了满天静止着雪花的雪地。无论美与爱情到底是在瞬间,还是每个瞬间的连续,因为最终他们在停滞的雪地里长吻时那一个刻又变成了一个停止的永恒。

在片中,导演的用镜也很有意思。他把每次当BEN面对女人的责骂时都配上了歌剧,使用了慢镜头。这样的一个站在BEN角度上的主观镜头,透露出他在面对这两个女人对他责骂或者面对可能失去的一段恋情时的心里状态。歌剧是情绪激昂的,眼前的高声责骂在BEN所处的客观环境中造成了一种如山洪暴发般的气势;而慢镜头却真真体现了BEN对这一时刻的暧昧情绪,或许他在欣赏此时女性的美,她们生气甚至大骂时身躯发丝所展现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里流动的美,每一个秒钟瞬间凝固后再连接在了一起配上高雅的歌剧就是一副活的画卷。

在影片中导演剪接插入倒叙的事件片断从而交代的人物的背景。有时这样的片断发生在两人的对话中,大多数是属于BEN一人的独白。最让我觉得有趣的镜头是一个从人物站立到平躺的镜头。从垂直到水平,空间维度转化了,可在空间中的人似乎没有任何变化,还是一副睡眠缺失者的无力面孔。这个镜头充分表现出了BEN当时沉浸在自己失恋挫败感中的无力自拔的心境。

这部电影中讲述了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过程,最终得到爱情。同样也是一部探讨了时间与人生,时间与爱情的关系的影片。

Saturday 4 August 2007

梦似地挂起

今天得知有人要回了,有人要离开了,又有人要去了
纷纷扰扰,人心惶惶

循环往复,这几日在车上度日,方向不同,不变的是中间相隔的那条栅栏
思考了一些关于来往的问题

就好像,有人说:你还可以满怀希望地再活一个月
什么意思呢?
是说我还可以最多活一个月,还是说一个月以后我就不可能再存任何理所当然的希望
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无法安定,蜷缩原地

当自认为已经沉浸在忘我的悲伤与绝望之中时,却听到有小孩子在嘻笑,就在我面前玩耍
“你干嘛跑那么快!”
“有本事,你来追啊!”
俨然我是追不上了,呆望着他们在我面前闪过,好像根本没有一个我奇异地蹲在门口

恍惚中回神过来,车子带动钢筋分隔线高速飞至脑后,茂密的绿草让对面的行车无从相视,一壁壁大山遮住了天的另一边

这条道路
你来我往
平行双向

Invitation To "THE Cinema"

Everything About THE Cinema:
“Image / Alternative Eye” Grouping

Coming with the end of the July is the mainstream press’s blooming reportage on 10-year-anniversary for Hong Kong’s handover. In terms of the Hong Kong cinema, David Bordwell once commented as “All too extravagant, all too gratuitously wild”, which still has provoked much thoughts in us. Inspired by the keen in Hong Kong cinema and complex emotions towards it, we three film-lovers decide to set up a group blog: “Alternative Eye”.

We establish this blog in the hope to set up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centered around Hong Kong and global film culture, through which film-lovers are free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and thoughts about the film and culture. In the meantime, this blog is intended to stand for our belief in a better cinema!

Now, we invite you to join us, to speak out your mind, to write down your thoughts. Let us experience the power of words!

The topic of the first issue of “Alternative Eye” is “Hong Kong Cinema: 10 years after 1997-handover”. If you are fond of Hong Kong film, or just have some thoughts about Hong Kong film, you are all welcome to send us your writings about it, better off with connection to the post-handover Hong Kong cinema. Anyway, there is no limit of form, length, or language. We may update the blog anytime once some interesting writings are received. You may contact us through our Emails and MSN listed below.

The Topic for the next issue will be released in the current issue as early as possible. Please pay a nod to it as you may be interested to discuss and write about it, and send them to us.

EMAIL/MSN:
Group Mail: alternativeeyes@gmail.com
Maggie Ma: MARANINHK@GMAIL.COM /MSN: maggiemaran2003@hotmail.com
Nichole Tong: nichole:ac.nichole@gmail.com / MSN: cinderella99_0@hotmail.com
Solo Chen: byheave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