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0 September 2008

开始看小津

今天天气突然凉爽,是观看小津安二郎的好日子。前段时间的《茶泡饭之味》,还不足以体味。

“  孤独一生的小津富有真正的幽默感,他把身边的琐事变戏法般以简单的面目置于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悲欣之后,见微知著,领率无常,惘然上路。一个成功的导演就是要做到小津安二朗的境界,既远且近,既近且远,好像很贴身,但是又必须适当地保持距离,不能一头栽进里面。

                        ——侯孝贤

   现如今,在好莱坞排山倒海的攻击之下,已经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看一部充满死寂的黑白影片,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在这个充满改革和变迁的年代再提起小津,似 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在一个清闲的周末,坐在舒服的沙发上,泡上一杯清香的绿茶,放一张影碟,看小津的电影,仍然可以享受一份难得的悠闲,或许,还能品 味到些什么。

  小津安二郎出生于1903年12月12日,逝于1963年12月12日,60年的光阴,整整一轮 甲子。他像个能把握自己命脉的人,用自己稳定的早慧书写了电影,也书写了自己的人生。从1927年的处女作《忏悔之刀》到1962年的绝笔之作《秋刀鱼之 味》,小津共拍摄了54部作品,其中无声片31部,有声片22部,纪录片1部。在他的54部电影中,有19部入围日本影响最大的影片评选奖项——《电影旬 报》年度十大佳片之列,更有六次勇夺当年十大佳片的冠军。小津的获奖率之高,在日本国内众多的名导演中也属遥遥领先。

   看小津的电影,内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紧紧抓住,常常不能控制地跟随镜头悲伤或者温暖,如一条静静的小溪在内心流淌,那颗浮躁不安的心在不知不觉中平静下 来,而整个人也渐渐变得纯净平和。虽然现实的空气中时时都弥漫着躁动的气息,但小津的影片却有能力在一个多小时内将它们化解。他的电影克制、内敛、细腻, 能让人在浅淡的愁绪中感受到一丝生命的凉意。

  细碎的他就像是一个老派人,在沉沉的叨念着什么。人到五十知天 命、东方式的生命轮回和知天命的心态已经深深地溶化在了小津的血液里。他用仰拍的镜头,有限的语言和略显沉闷的节奏,向我们展示了他心中的那幅人生图卷。 他像理解我们自己一样去理解和观照镜头下每一个人,始终用谦和的态度细细抚摸、娓娓道来,并极力寻求一种东方气质的神韵。他用他的宽容,触摸到了人生中的 失望、衰老、孤独和寂寞,以及就在不远处的死亡,虽然只像是漫不经心地一笔带过,却像一阵清风,拂去了漫长一生的灰尘,能让人碰触到生命最本真的质地。

   小津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作者,据说他的剧本在反复修改成型后,在拍摄过程中几乎再不改动。面对全世界范围内不同人群的非议,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哪怕 是对同样的题材,也不离不弃,精心打磨,气定神闲地做着自己手头的活。他就像是一个细致的工匠,专注于细细雕琢自己的作品,并在他恬淡的叙述中,流露出对 时光流逝、生命消陨的从容静观。任何人生大的起伏和变迁,都是符合规律的自然变换。他沉迷于对家庭的关注,而我们也惊讶于他对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细致 而准确的刻画。毕竟,他所关心的,只是单纯的一类情感,在他看来,家庭是人生唯一的避难所。

  小津喜欢细碎地描 绘同一类生活。相同的题材,在小津看来却像是取之不竭。他喜欢把父亲的形象叫做"周吉",大儿子的形象叫做"幸一",女儿则总叫"纪子"。就连事件发生地 点的地名都是重复的,如料理店均叫"若松",小酒馆则名叫"露娜"。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使小津与其他导演渐行渐远。很显然,他并不回避这样的重 复,甚至愿意让大家把他们看成是同一个人,而每一部影片只是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和生活的一个侧面而已。这样的形式,更显示了小津传统的东方观点--家庭 就应该是稳固不变的。

  综观小津的50余部电影,可以发现小津将关注的焦点始终投注在家庭内部。在他的电影里, 很少直接表现社会现实,更多的是用家庭作为投射。但这并不表明,小津就是一个不关心社会生活的保守主义者。他只是在社会是大基础上努力营造自己心中的安身 立命之所。在他的思想里,只有家庭是值得被真正关注的。这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思考:以往我们沉迷于对社会上各种奇异景观的描述,很少将目光停留在家庭内 部。哪怕是家庭题材的作品,也多半沦为了浮躁社会的牺牲品,几乎没有人能清晰地建构起一个真正的家庭空间。但小津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纯粹、成功。他 让我们知道,只有自己的家庭,才是真正值得被关注的。生活的万象、社会的光怪陆离,其实与我们并未有太大关联。

   小孩子的成长,年轻女儿的出嫁,两代人关系的考验,老一代人的逝去,它们是小津影片的侧重点。这样的关系,恰是代表了人生的四种季节--可谓人生之春、 夏、秋、冬。他将人放置于生存大环境中,清晰地还原了人类生物体的本性,既呈现了生物体所特有的"换季",也呈现出一种生命体清晰的律动。在这个过程中, 生命中生老病死、变迁更替的过程都被暴露无疑。残酷,却也美丽。而事实上,"逝去"并非仅仅局限于老人的死去,人成长过程每个阶段的结束都是一种逝去,老 人的死只是其中最明显的一种。各种不同的逝去实际上每天都在发生,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并且无关生死。

  看小津 的影片,总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时间感,他习惯把人放置在一个大全景的空间之下细细关注,对酒吧、家中四壁这些人生活的环境耐心抚摸般的注视,细心地关注镜头 中的每一个人,他如主人回到自己家中,一草一木一杯一盏都载着不经意的幸福与轻愁。小津用平凡的镜头,朴实的故事,合成了胶片下难言的孤独,不起眼却不容 分割,气韵流转,娓娓不绝。没有刻意的压缩时间,而是截取了生活的一个端面,做到了对时间的还原,紧紧抓住了时间逝去的命脉,并让人产生一种对时间逝去的 慨叹。

  他早早就明悉了很多人穷尽一生才可能清楚的事实,但也因为过早地明悉了一切,使他的影片放弃了黑泽明式 的对生命的不断叩问和追究。相较于日本其他的导演,小津无疑是一个异类。小津穷尽一生的精力,为我们展示一个最为理想化的空间。他影片中的一切,看上去是 如此平和真实,但又决非是真实的生活,它是小津理想主义的某种体现。就像是一个貌似真实的梦。小津一生创作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梦不断加工和完善的过程,这或许可以解释小津为什么会对同类题材的影片乐此不疲。但在某些西方研究者的眼中,小津的电影却是缺乏生命的,说它们是充满死寂的电影。日本早期的影评家们 也对小津的电影不屑一顾,贬之为"纯粹的工匠之作"。但事实上,这些却是小津对人生、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理想,一个貌似真实的梦幻,可以说是对小津电影的总 结。同时,小津也借由自己的影片,将达观与宽容的"静观主义"生存态度及对这种态度的静默认同清晰而完美地表达了出来,在这种近乎无聊的重复中,彰显出一 种从容静观生命的流逝、豁达体认生命缺陷的审美态度。而所谓"静观主义",则是一种绝不会对任何东西表示惊讶的满足感,和内心不被触动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小津是一个纯东方的导演,他所建构的只是一个理想化的人伦空间,小津所描写的理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这种理想的家庭形态,只有在他的作品中保 持着耀眼的光辉。他具有东方的神韵和审美态度。而具体来说,小津又是一个纯粹的日本导演,大和民族仪式化的生活态度深深浸透于小津的骨血之中。小津家庭空 间中的人物所处的位置充满了秩序及和谐感,在貌似一成不变的礼仪中,透露出严肃的仪式感。

  小津决不会不负责任 地玩味生活,因为从骨子里他就是一个对生活认真而不挑衅的人。努力贴近和还原生活,是他个人的选择,也是各方面条件制约下的选择。他已经习惯用一种东方式 的态度来阐释自己的影片,并将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客观而不轻亵,并回避了应有的冲突和对峙,从各个方面传达出一种东方式的沉静和内敛。他把真诚化成了情 感的绵长,具体体现为一种理解和谦让,在他的影片中找不到人物的正面冲突,每个人物都在一种近似仪式化的生活中完成生命的季节转换。

   他特别迷恋于对季节的描绘,对秋天更是有着非一般的迷恋,《麦秋》、《秋日和》、《小早川家之秋》以及《秋刀鱼之味》都体现了这种情结。在这些影片中, 观照了两代人的情感变迁,关注了一种现有社会关系的拆解。小津用东方式的镜头语言把握住了这种情感细微的变化,用平静的东方镜语去记录这种强烈的内心冲 击,完全将情绪内化,完全呈现了一种平静背后的动荡。他的每一个镜头都倾注了个人的情感,而非一般情节性的累加。他的情节一般都非常简单,但也因为这种情 节的单纯性,使它的情感能量变得更加集中和纯粹。而平和的状态也随之而来,这是一种洗尽铅华之后的直接。但这种平和绝非简单,而是来源于一种复杂,他掌控 下的镜头非常之精致,人物身上流露出来的状态也非常的真实,只有由繁复不断的筛选简化,才能留下真正的精华。

   小津把自己对生命的态度融进了影片,使影片具有着浓烈的个人气质。他仰拍镜头中画面的人物饱满圆润,固定机位下记录的是平静生活下的尘埃落定,他把镜头、 把自己当成人物最好的听众,在沉静中有了写意画般的美感。这样的小津,确立了他在电影史上的位置,也留给了我们一丝对生命的感念。”

Citation:http://et.21cn.com/topic/movie/ozu/comment.htm

No comments: